成武讯 (通讯员 张文峰 党建坤)走进九女集镇油用牡丹扶贫基地,这里的油用牡丹枝繁叶茂、长势喜人。“现在主要是修剪枝桠和日常的管理维护,牡丹田就是俺们的致富车间。”正在基地忙碌的姜庄村贫困户姜志刚介绍说。他在这里工作一天有5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姜志刚务工的这片牡丹田是九女集镇大地生金合作社依托流转土地建设的5000亩油用牡丹基地,带动1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像姜庄村一样,成武县一批贫困村、贫困户依靠发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实现了脱贫致富。
成武县共有87个省定贫困村、188个非省定贫困村,贫困人口7.9万人,其中2016年计划完成脱贫4万人。在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的过程中,成武县坚持把“一户一案”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把“一村一品”作为产业扶贫的根本,把“一人一岗”就业作为扶贫的关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灵活依托特色产业,培育贫困户能够直接参与的优势产业,夯实稳固增收的长效机制,让产业成为全县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来源。
为把实事办实办好,成武县建立“县级干部包镇、部门干部包村、镇村干部包户”的全覆盖网格化帮扶工作机制,14名县级干部分别联系帮扶1个镇村,帮助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各类资金捆绑使用。在全县478个行政村设立了扶贫信息联系员,健全了县、镇、村三级扶贫网络。并坚持问题导向,依据建档立卡确定的扶贫对象,走村入户,深入剖析,区分因病、缺劳力、因残、缺资金、缺技术、因灾、因学等不同致贫原因,找准制约贫困村户发展的瓶颈问题,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坚持一个村主抓一个10万元以上的项目,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等种养增收项目。大力实施光伏脱贫,依托九女集镇、汶上集镇、苟村集镇光伏产业项目,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
如何既拔穷根、又栽富苗?在项目选择上,成武县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注重结合村庄“传统”优势,选择适宜各村发展的特色扶贫产业。在九女集镇河里王村,依托种养大户王满意的吉乐原禽业公司,发展种鸡养殖、大型沼气、有机蔬菜扶贫大棚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带动28户65人实现脱贫。张楼镇乔庄村发展大棚黄瓜,黄瓜种植基地发展到1.5万亩,除解决本村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外,还吸纳周边村庄100多名贫困群众到大棚打工,人均年收入过万元。苟村集村广通蔬菜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207亩,建成高温蔬菜大棚扶贫项目,通过返租给贫困农户“先种菜,后付租”的发展模式,直接带动贫困群众1200余人实现脱贫。孙寺镇郭楼村发展木材加工项目,全村发展杨木镟皮机120台,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带动贫困户251户、688人,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脱贫效果明显。同时,积极推进电商扶贫,拓宽当地杂粮、果蔬、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