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流转11000多亩土地,引进了农业龙头企业,换来的是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冷链运输等项目的落地,昔日贫困村如今变成产业明星村了。目前,我们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能达到50万元了。”同富村第一书记陆日锋说起村里的大变化,满怀欣喜。
近年来,西乡塘区聚焦扶贫产业发展,因村施策,找准产业扶贫模式,以种植、养殖为主,因村施策发挥地区种养殖业优势特色,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示范区+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
“实现产业抱团发展,形成资金、组织、产业、技术、市场、销售等‘产业联盟’发展模式,为农户解决技术、销售等问题。”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党委书记谭哲介绍,双定镇武陵村顶哈肉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疫情期间,每月给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90人次,直接带动30多户贫困户养鸽或在顶哈鸽场务工,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单独务工月收入约3000元,辐射带动全镇农户养殖肉鸽150户,实现每年给集体经济分红超8万元以上。
在坛洛镇同富村,以11000多亩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突破口,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企业“造血”、入股企业的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走出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致富路,从“单一”种植模式发展转变为“育产储”产业链模式发展。
在金陵镇乐勇村,依托特色产业园带动脱贫。该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推行“产业示范区+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带动93户贫困户361人实现增收,其他受益群众达1042户4068人,带动周边60户村民参与种植三红蜜柚11000多株,产量达15万公斤,产值约60万元,贫困户每年实现增收2000余元。
截至目前,西乡塘区统筹各项扶贫资金9000多万元发展产业项目,带动1926户贫困户10031人贫困人口受益,12个脱贫村均有1个扶贫示范园,12个贫困村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4家,实现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柑桔特色产业贫困村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中共南宁市西乡塘区委宣传部通讯员 梁俊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