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桑科草原
乡村规划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学术交流会
甘南
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典型案例,甘南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兼具实践性和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总结交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与规划建设经验,“甘南地区乡村规划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学术交流会于2023年8月19日-21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和甘肃省自然资源厅联合主办,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甘肃观城规划设计研究院、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自然资源局承办。
本次会议特邀来自各地20余位专家学者,交流乡村规划建设助力经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新实践。我院陈天教授出席会议。
会议合影
桑科草原:大夏河从草原缓缓流过
现场调研
甘南
8月20日,甘南州自然资源局、夏河县自然资源局及相关乡镇代表,组织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夏河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安果村和黑力宁巴村的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考察过程中,地方干部和规划设计单位代表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甘南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特征、村庄历史面貌与规划实施、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旅设施建设与运营等情况,并解答了专家们的提问,当地居民和文旅运营公司负责人也参与交流。
兰州,黄河穿城而过
甘南州夏河县安果村(生态文明小康村)
安果村外景
夏河县黑力宁巴村(天津市援建生态文明小康村)
调研合影
学术交流现场
学术交流
甘南
8月21日,学术交流会在兰州理工大学槐园顺利举办。与会专家聚焦新时期乡村振兴、甘南地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文旅产业发展运营、产业助力乡村转型等乡村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也交流了其他地区的成功示范案例与规划建设经验。同时,与会专家就依托学会组织,突出乡村规划引领作用、深入开展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地域性研究、深化乡村规划建设领域中的“政产学研”协同、多学科融合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创新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达成初步共识。
刘奔腾 张尚武
会议先后由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刘奔腾副教授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主任委员张尚武教授主持。
深度挖掘村民诉求以提升乡村建设发展内核
陈天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 委员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所 所长、教授。
对于深入考察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几个村庄,认为村庄规划设计工作还可以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很多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的诉求和紧密结合市场消费群体需求,努力协调利用好当地珍贵的自然资源去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建议村庄规划设计充分了解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与诉求,与村委会紧密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乡村规划的统筹工作。提出以大学生驻村学习的方式,加强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的同时,也可以就现代化发展对村民进行再教育,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甘南生态文明小康村规划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董昌德
甘肃观城规划设计研究院乡建中心 主任
简单介绍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村庄发展及政策引导的四个阶段(原始-现代、低质-均质、均质-优质、优质-品质),重点强调了国土空间规划对于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以及面对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村庄规划思维转向的四个方面。以黑力宁巴村规划为例,分享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更加直观体现了规划思维转向对于乡村规划实操的重要意义。归纳提出需要重点研究的两个议题:面对乡村发展及转变,如何在统筹规划的同时做好与村民间的协调工作;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推进甘南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乡村规划建设发展的成果及未来方向
王国栋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 副局长
回溯了十九大以来甘肃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探索及初步成果,提出今后乡村规划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以数字化、系统化的手段提升乡村建设管理,并且提出了有待重点推进的研究议题:如何建立完善的县域统筹下公共空间服务标准;如何有效解决甘肃省规划设计方面的人才不足问题;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村庄规划建设在后期运营发展中该如何宣传引流。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村庄旅游业的规划设计
陈前虎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 委员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院长、教授
高度肯定了甘南地区的壮美自然风貌和浓郁民族风情,提出乡村振兴建设应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规划设计。宏观层面,应尽快做好自然资源统筹规划,对乡村文旅等产业发展的容量及后期经营开发管理应提早提出控制策略;微观层面,文化宣传应进一步加强游客的参与性,丰富文化消费产品,增加游客对于当地文化的共情与认同。最后特别强调,甘南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应更加注重详细规划设计与专项规划设计,努力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与品质。
以研究数据为支撑做好县域统筹规划
冷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 委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甘肃地域广阔,应针对各县、乡镇村庄分散的特点,做好统筹规划设计,大量深入研究与数据调查必不可少。建议当地高校主动寻求与外省知名高校交流合作,积极交流经验方法、参考借鉴成功案例、合作探究村庄规划的多种可能性。运用省内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搭建完善交流学习平台,与企业间紧密互助协作,推动甘肃省村庄规划发展进步。
坚持规划以“地域性”特色杜绝“千村一面”
刘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 委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教授
认为在坚持统筹规划的大方向下,如何做好具体的村庄规划对保持乡村地域性特色至关重要。目前乡村规划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便是照抄其他规划建设案例,不加修正的直接引用,造成“千村一面”的尴尬境遇。强调为保障乡村持续健康建设发展,结合自身地域性特色优势、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至关重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现代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如何制定好具体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引导村民由之前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向新方式转变,将现代生活和乡村规划融合发展,也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最后,就甘南地区民族文化宣传推广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如何将当地民俗文化抽象化表达,转化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符号,更加有利于文化宣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