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长治市有的放矢地实施商标战略,建立了政府主导、工商指导、协会参与,共同实施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品牌发展机制。在此过程中,长治市工商局积极发挥工商职能,精心指导培育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助推农民脱贫致富走上了商标之路。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到了6242件,驰名商标12件,山西省著名商标10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9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新申请地理标志商标3件。

A有的放矢实施商标战略

为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长治市经济发展,助推农民脱贫致富,2013年6月,长治市工商局抽调商标监管口的精兵强将,成立了两个调研组赴14个县市区,对全市地理标志资源状况进行了调研,组织20多名商标管理工作人员赴太谷县考察学习了“太谷壶瓶枣”、“太谷饼”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经验。

2013年11月,长治市出台《关于实施商标战略推进品牌兴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商标战略工作目标,在全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商标培育、发展、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工作机制,全社会商标意识明显提升,商标注册、品牌创新和品牌运作能力显著增强,商标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商标在市场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充分显现,形成一批全省领先、全国知名且具有明显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商标品牌。

按照省工商局和长治市委、市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长治市工商局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区域性品牌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农产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和地理标志协会组织、挖掘整合资源,与大型龙头企业对接,在加快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步伐的同时,推广使用地理标志商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以地理标志协会为核心,挖掘具有一定商标价值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知名的地名人名及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打造长治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如,长治市“襄垣手工挂面”、“长治堆锦”、“上党党参”等一批地理标志商标的申请成功,在推动全市资源优势产品品牌建设,促进精准扶贫、助推农民脱贫致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提升长治对外形象起到积极作用。

B战略建立地理标志和品牌发展机制

在商标品牌发展工作中,政府主导、工商指导、企业主体积极参与是促进全市品牌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为此,长治市在2014年就成立了由财政、发改委、商务、工商等19家成员单位组成的长治市实施商标战略推进品牌兴市领导组,确定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并每年列入预算100万元作为实施商标战略推进品牌兴市专项经费,用于品牌专业知识的培训、宣传、推广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出台奖励政策,对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成功注册一件地理标志商标一次性补助50万元,被山西省工商局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鼓励和促进全市龙头企业打造名优品牌。

在政策的激励下,长治市多家专业协会积极申请地理标志商标,仅2014到2016短短三年,成功申请“上党党参、潞州黄芩、上党连翘、长治堆锦、襄垣手工挂面、壶关旱地西红柿、黎城核桃、沁源马铃薯等8件地理标志商标,使全市的地理标志商标由2013年前的一件,发展到现在的9件,地理标志商标建设得到稳步推进。

C精心培育地理标志商标

实施商标品牌培育,积极指导行业协会申请注册商标。首先是帮助协会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资源、通过县志寻查证据、准备资料、积极申请;其次是对协会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在产品包装、市场开拓、产品质量等方面给予了精心指导;三是帮助制定了“地理标志商标使用管理规则”、“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及“五统一”(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等管理的规章制度;四是在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方面,指导协会成了“维权中心”,同工商部门建立了快速维权机制,保障了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的健康发展。

“壶关党参”是长治市于2011年3月成功注册的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现有会员单位5个、涉及农户180余户,产品远销到北京等全国21个省市,仅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五年多来累计销售5000余万元,带动会员脱贫致富、稳步增收。“襄垣手工挂面”2014年注册成功后,发展顺速,在县委、县政府和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的会员遍布8镇3乡2园区,涉及500余农户,会员单位8家,个人会员达1300余人。今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代表我省参加6月底在江苏扬州召开的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党党参、潞州黄芩、上党连翘”三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涉及屯留、沁源、沁县、长子、黎城、平顺等6县,涉及种植面积约20万亩,带动8千农户近3万农民增收致富,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的成果初步得到显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