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市场走,培育优质樱桃、葡萄等果苗,网上销售渠道打开了,上半年营业额100多万元,同比增长超过20%。”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农创客”李继开说。

产业增效促增收。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1/3左右,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为增加种粮农民收益,积极加大政策扶持,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2分钱,中央财政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稳岗拓岗促增收。“参加技能培训,拿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月多赚2000元。”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钢结构车间农民工李江龙说。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公司里的60名农民工吃上“技术饭”。

务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大头”。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就近就业;开展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农民工就业总体改善。6月份,城镇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失业率为4.9%,处于今年以来较低水平。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705万人,同比增长3.2%。

增收支撑更牢固。

“村里成立合作社,我在家门口的辣椒基地务工,既有薪金还有股金,每天工钱100元,辣椒成熟后还有每斤1毛钱的提成。”甘肃省徽县嘉陵镇周咀村脱贫户雒王虎说。徽县探索“党支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各地区各部门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合力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今年以来,中央财政衔接补助资金规模达175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截至3月末,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15.5亿元,惠及48.5万脱贫户。

乡村消费更活跃。

开上新能源汽车,江苏省沭阳县堰下村村民范磊格外高兴。“腰包鼓了,底气足了,现在出门办事,说走就走。”堰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去年已超过4万元,小汽车、高清电视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

收入增长,让乡亲们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50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4%,增长快于城镇,乡村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速也明显快于城镇。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大数据监测显示,“618”促销活动期间农村地区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快于全部网上零售额的增速。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扩内需、畅循环,农村潜力巨大。接下来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举措,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功夫。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瞄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各地区各部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乡村环境更宜居。

“家家户户水电气全接通,网络信号全满格,乡村建设不只美了村子,还火了乡亲们的日子。”四川省苍溪县黄猫垭镇党委书记白洛说,仅一个高台村就完成300余户川北特色农村庭院改造,20余家主题民宿、农家乐改造和新建,今年以来,乡村旅游吸引游客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

各地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1%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

乡村治理更有效。

在山东省金乡县金乡街道莎岭社区,社区网格员胡艳芳每天至少要在网格内巡查1次,“居民有什么难题找到我们,第一时间去解决。”

捏糖人、编蚂蚱、织花篮、品美食……金乡县“送戏下乡”演出台上精彩,台下热闹。党的惠农政策、身边好人好事等编成戏曲曲艺节目,乡亲们看得津津有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各地全面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方式,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99个、示范村1992个,乡村善治水平显著提升。

发展活力更充沛。

河南省襄城县城关街道河西水业有限公司门口,桶装水运输车来来往往。公司创办人谢伟娜说,“回乡创业有补贴,用地、税收有优惠,物流运输更方便,我们好好干,为乡村振兴出把力。”河西水业桶装水日均销售量已超1000桶。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各地区积极筑巢引凤,越来越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角。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实用人才2200多万人,其中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到2025年,全国将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辐射带动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发展壮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征程,新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记者 王浩、常钦、郁静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