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中,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条件恶化、对虾抵抗力降低时,弧菌就会乘虚而入。目前大量的科研数据以及市场一线数据均表明,对虾偷死、肠炎、生长缓慢、白便与弧菌存在极大的关系弧菌对对虾的感染,表现的症状主要有黑鳃、褐斑、红腿红尾、黄鳃、甲壳溃疡、肌肉白浊等,且常伴有细菌性败血症。
弧菌并不特指某一种细菌,准确来说是弧菌科和弧菌属。弧菌科有五个属,分别是弧菌属、气单胞属、邻单胞属、发光杆菌属和水栖菌属, 目前弧菌属共有37个种,其中已明确有12个种具有致病性,包括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等。弧菌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常作为致病菌引起疾病的爆发流行。对虾养殖中常见的弧菌有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及鳗弧菌;弧菌属细菌能引起对虾弧菌病,且目前仍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
一、对虾容易感染的弧菌分类
1、鳗弧菌,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25℃,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5-11,盐度范围5‰-50‰,0%的淡水不生长,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1-2mm以上的黄色菌落。
表现症状:病虾活动力减弱,食欲下降,个体消瘦,头胸甲心区附近呈白色或浅桔红色,血淋巴液稀薄、混浊、不能凝固。因病虾步足、游泳肢及尾扇呈鲜红色。
2、溶藻弧菌,革兰氏阴性菌,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6-8.5,盐度范围5‰-50‰,0%的淡水不生长,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2-3mm以上的黄色菌落。
表现症状:溃疡,烂鳃;外观完整,全身性变红,肠胃空,肝胰腺微肿但颜色正常,头胸甲易剥离。
3、副溶血弧菌,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30-37℃,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6-8.5,嗜盐菌20‰-30‰繁殖较快,5‰以下停止生长,能利用蔗糖和乳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2-3mm以上的蓝绿色菌落。
表现症状:虾体色呈白浊微红,多数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或淡黄色,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对虾发病期间,通常在池塘水面缓慢游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失去食欲,空肠空胃。
4、非01群霍乱弧菌,革兰氏阴性菌,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6-8.5,淡水及高盐度都能生长及繁殖,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2-3mm以上的黄色菌落。
表现症状:行动呆滞,时而浮头或在水面上翻滚;眼球肿胀,由黑变暗以至溃烂仅留眼柄,随着病情加重全身肌肉发白,一般在一周内死亡。
5、坎贝氏弧菌,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15-35℃,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5-10, 10‰-50‰繁殖较快,淡水及高盐度都能生长及繁殖,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0.5-2.0mm的绿色菌落。
表现症状:病虾活动力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对外界的惊扰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止吃食。个体消瘦,甲壳与肌肉间空隙大;头胸甲心区上方由原来的清色透明变为白色,后期变为淡桔红色,形状为三角形。最主要的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最早变红,以后步足及尾肢也呈鲜红色。
6、哈维氏弧菌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37℃,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5-9.5盐度范围20‰-30‰,0%的淡水不生长,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1-2mm以上的黄色菌落。
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虾活动能力下降,沉伏底部,大多随水流翻滚,不摄食或摄食少,发病早期不发光,濒死时或死亡后会发出荧光。
对虾病原弧菌的致病机理
弧菌的胞外产物(如酯酶、蛋白酶、磷酸酯酶、溶血素和几丁质等)主要是通过产生蛋白酶或者促使机体组织释放蛋白酶而造成组织溶解,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运动的自主性及粘附作用
2、妨碍对虾血液凝固
3、破坏对虾体组织、引发炎症
4、降低对虾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此病可由亲本传播,要严把进苗关,选择正规育苗场,防治虾苗携带弧菌病体。
2、加强水质管理,严防倒薻和水变。勤改底,斳解毒,勤补菌,保持水体菌藻平衡,防止弧菌病毒滋生。
3、饵料一定选择正规厂家的饵料,营养成分要均衡,可以补充虾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
4、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中药成分的水质改良剂,如乐活素(黄芪免疫多糖)、仲能(杜仲提取物)欣达安(杨树花提取物)等,这些大大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抑制方法:
建议使用鱼赋康+菌立克+乐活素拌料,连用3-5天,病情会逐渐好转,后期可以定期使用乐活素拌料投喂,以此提高虾体的抗病力,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