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年度,我园将书记创新项目与家庭教育指导有机结合,党建赋能,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生花,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家长群体的互学互鉴,即日起,在本公众号开辟专栏,为各位家长提供交流互动平台,投稿邮箱:778934445@qq.com。
今天分享的是本部大七班家长孙小荣的育儿心得——
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的思考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的性格也是与生俱来的,因此要求陪伴者能够善于观察,细心发现,并因材施教,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放慢脚步,静静陪伴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可以一刀切的,不同的幼儿心理建设区别很大,这不仅源于基因遗传因素,同时还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案例描述
我家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之间相差7岁,在姐姐快到入园年龄的时候,为了让她能够更快地适应,我们就经常在家模拟各种入园的情景。一方面,通过游戏的方式,模拟送她入园,在园活动等,让她熟悉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们陪她阅读一些绘本,一起观看“巧虎上学记”故事视频,一起去幼儿园周围玩,看看在校园里的孩子愉快玩耍的情景。我欣喜地看到姐姐对学校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所以姐姐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都是非常开心,每次看到别人家孩子因为上学而闹情绪的时候,我就为我的成功引导暗自窃喜。
后来在弟弟的入园情绪调整上,我也自然地将姐姐的方法复制粘贴了。就在我满怀希望准备收获我的教育成果时,弟弟的入学情绪让我手足无措。开学第一天,弟弟就哭着不愿意去,当时我仅仅以为弟弟是舍不得离开我们,简单安慰一下就将弟弟交给老师了。当我以为一切都会好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第二天起床就开始一边磨蹭一边哭,一开始我还可以耐心地跟他讲很多幼儿园有趣的事情,但很快我的耐心就消耗光了,因为弟弟不仅没有因为我的疏导而变得开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了。我渐渐地发现并非我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而是弟弟跟姐姐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性格,教育方式自然就不能复制粘贴了。
二、案例分析
我仔细分析了两个孩子的性格,发现姐姐性格活泼开朗、大大咧咧,弟弟心思细腻、沉稳内向,正是因为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性格才使得他们在对待学习和生活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即使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入园的模拟,但是还是在入园的那一刻将他的情绪爆发出来,将他的焦虑彻底展现出来,也许哭闹是他的唯一表达方式。其实他的内心是对学校充满好奇的,但是在心理上是无法一下子接受的,这一切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并不是家长强行制止或恐吓或利诱所能缓解的。对于弟弟这种性格,父母一定要学会沉得住气,慢慢安抚,引导孩子情绪的发泄,陪伴孩子成长,慢慢的孩子就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并且有出色的表现。
三、案例反思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塑造的。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获悉,一个家庭里两个孩子的性格迥异,活泼开朗的姐姐并没有因为上学而焦虑,相反弟弟就表现出了焦虑,孩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突然进入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环境,性格开朗的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并且能很快融入新的环境中去,而性格内向的孩子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跟周围陌生的孩子相处,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好自己的事情,从而就形成了各种心理压力。从这里可以分析得知,两个孩子性格的不同主要还是基因遗传因素引起的,但在孩子的成长期间,家长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育方式,对两个孩子性格不好的方面进行量变影响,争取得到更健全的人格。
总之,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用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识别,积极处理自己的情绪,父母也要善于运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帮助孩子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点评
作者对自己家的两个孩子进行对比,这其实也是很多二孩家庭存在的问题。姐姐是家里的老大,处处都是在做表率。从弟弟的角度而言,如果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某个方面做得好,自己“唯一的生存选择”是以下四项之一:
(1)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2)通过竞争努力让自己做得比其他兄弟姐妹都好;(3)反叛或者报复;(4)相信自己赢不了而放弃。
置身于一个家庭就像在演一出戏,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角色,家里有“好孩子”的角色,其他孩子可能就找到其他角色。有警察一定有小偷?不一定。如果家庭氛围是一种合作而非竞争的气氛,所有孩子有可能都表现出色,可能所有孩子都是警察。孩子们一起吃饭相互谦让和抢着吃,是由家庭氛围决定的。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的相似性最容易预测。这是一个变数最少的位置。排行在中间的孩子可能有多种情况。排行最小的也容易预测。独生子有可能像老大,有可能像老小。取决于他是像老大一样赋予更多的责任孩子还是像老小一样被溺爱。从小被娇惯着的孩子,必须不断操控别人为他服务,才显得自己重要,利用自己的魅力来刺激别人为他做事。这样的孩子富有创造性,爱玩。
弟弟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内向,他是用这种方式获得家长的关注,只要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孩子得到更多的心理营养,他会不断以更好的表现来回报家长。
——卢军 海安市曲塘中学教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市心理测量亲子沟通培训师
编 辑:薛鑫睿
审 核:崔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