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登镇润丰村俯瞰图。
每到周末,银川市周边不少市民会选择到附近农村采摘、休闲娱乐。
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和丰登镇是其中较为热门的打卡地。从一片荒滩、飞沙走石的旧貌,到移民安居乐业、村美民富走上小康路的新颜,村镇和移民生活的巨变以奋斗作注脚,汇入波澜壮阔的减贫史中,留下闪光印记。
金凤区始终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以产业精准扶贫为主抓手,统筹推进“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措施有效落实,移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2020年底,良田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30元,较2003年建镇前的907元增长了13.8倍;“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润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较搬迁前的2802元增长了3.5倍。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369户5865名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退出,如期圆满完成了脱贫任务,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步入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丰登镇润丰村产业园区。
" oldsrc="W020210426603927276259.jpg" />
丰登镇润丰村产业园区。
和顺新村村民在育苗大棚育苗。
" oldsrc="W020210426603927641312.jpg" />
和顺新村村民在育苗大棚育苗。
搬出“穷窝窝”迎来新生活
贫困发生率由搬迁前的44.6%降至0,先后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这是短短几年间,丰登镇润丰村取得的成绩。春日阳光下,一栋栋灰瓦白墙、干净整洁的徽派民居鳞次栉比,幼儿园、学校、医务室、图书室、银行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不远处的村史馆记录了搬迁前后的山川巨变。“搬出来后,老家的房屋全部拆除退耕还林,现在蒿草都有半人高,环境越来越好。搬迁的新家离城近,娃娃上学、媳妇打工就在家门口,我也能到市区里做点小买卖,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润丰村村民张建国说。
金凤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该区移民安置区主要以“十二五”“十三五”移民为主,其中“十二五”搬迁移民成立了良田镇和顺新村,“十三五”搬迁移民成立了丰登镇润丰村,另有262户1388人安置到辖区3个城市社区,农垦移交的南梁农场移民成立了丰登镇和丰村。新成立的3个移民新村全部按城市社区标准建设,住房、用水、用电、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齐全,村级阵地、学校、医务室、银行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均一步到位配套完善。4个劳务移民安置区全部纳入城市社区管理,让移民搬迁后享受和辖区居民同等的各项服务、待遇。
金凤区坚持“城乡一体”发展,不断补齐移民地区基础设施短板。为有效解决良田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庄点布局零散和产业发展规模较小等突出问题,2014年,金凤区委、区政府启动实施“生态美丽良田”建设,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整合良田镇7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形成“1+6”村庄建设规划布局,推进“农民市民化、居住社区化、住房康居化、社保同城化、产业园区化”。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入资金36.2亿元,完成良田镇4个中心村建设和给排水一体化工程,建成交付安置房56.6万平方米,按照城市社区标准配套村级阵地、医务室、商业网点、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绿化亮化等设施,实现自来水、光纤宽带、4G网络、广播电视等配套入户全覆盖,村庄道路巷道硬化率达100%。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实行农村环境卫生服务外包,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6%,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达到10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金凤区围绕打造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示范区的目标,启动实施润丰村安置区建设。采用徽式建筑风格,设计户型从2人户到9人户,人均18平方米套内面积,实现了移民群众户均1套高标准康居住房,并一步到位配套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搬迁以来,收入逐年提升,社会融入逐步加快,思想观念正在转变。2020年10月,润丰村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暨产业发展现场会的观摩点,受到参会代表一致肯定。
良田镇泾龙村温棚连片。
" oldsrc="W020210426603927810326.jpg" />
良田镇泾龙村温棚连片。
丰登镇润丰村村民查看蔬菜长势。
" oldsrc="W020210426603928032250.jpg" />
丰登镇润丰村村民查看蔬菜长势。
奋斗做注脚建设新家园
要想脱贫,产业为本。金凤区把发展产业作为移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结合实际确定了打造“银川城市菜园子”的发展定位,采取“政府补贴+农户自筹”“龙头企业+基地+建档立卡户”和建档立卡户“口粮棚”等发展模式,建立“4+5”带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4”即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4方利益联结”,“5”即土地流转得租金、园区务工得薪金、租赁种植得现金、政策奖补得奖金、年底分红得发展基金的分配模式。依托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持续推动设施农业产业发展。
截至2020年底,金凤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3万亩,发展设施农业园区27个,建设各类设施温棚4300余栋,年实现产值4亿元;培育自治区级产业扶贫示范村3个、银川市级产业扶贫示范村10个、扶贫龙头企业2家、扶贫专业合作社4家、致富带头人100个;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园区12个,带动参与种植经营280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00余户,入园经营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成为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目前,良田镇已发展成为周边农产品集散中心和设施瓜菜育苗中心,打造金凤区智慧农业服务管理平台和良田镇电商销售平台,建成聚百农、百果园物联网平台,促进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良田沙地”果蔬产品影响力不断扩大,生产的吊瓜、西红柿等远销上海、江苏等地,温棚种植的草莓、樱桃、火龙果、葡萄等深受市民喜爱,逐步成为银川市民休闲采摘旅游的首选地。丰登镇润丰村为移民配套建设的100栋设施拱棚全部投入生产,投资1.6亿元的利思田园蜜语扶贫产业园开园营业,移民在家门口就有致富产业,能就近就业,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金凤区把解决移民就业作为增收致富的另一抓手,将培训与产业结构、企业需求相结合,实行“企业订单、农民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2016年至2020年,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72期5072人次,其中技能培训、电商、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企业订单培训3597人;精准扶贫驾驶员培训756人;“雨露计划”补助719人。举办“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29场次,创建就业扶贫基地19家,培育劳务经纪人组织等54个,开发购买扶贫公益性岗位182个。通过招聘专项活动、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及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1708人,每人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务工就业率达92%以上,劳务移民“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每户实现1人稳定就业,劳务就业成为移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良田镇园子村。(本版图片均由金凤区委宣传部提供)
" oldsrc="W020210426603928558123.jpg" />
良田镇园子村。(本版图片均由金凤区委宣传部提供)
乡村振兴内外兼修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金凤区坚持“收入脱贫”和“思想脱贫”两手抓,出台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扶持政策,对发展产业的提高建棚补贴标准,并发放1500元种苗补贴,扶持通过产业脱贫致富;对积极外出务工就业的,每年给予1500元至2000元的稳岗务工补贴,鼓励通过就业增收致富;对贫困户家庭子女考入大学或中高职的学生,每年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的生活补贴,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每年在脱贫户中评选表彰“光荣户”“示范户”等,分别给予3000元至1000元奖励;全面推进农村“积分制”管理模式,建成运营10个移民村“积分超市”,评比积分11余万分,兑现积分6余万分,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活动,重点围绕辖区10个移民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健全村庄分类管理、美丽庭院创建、“红蓝榜”评比等工作机制,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深化农村环境卫生服务外包管理机制,打造10个自治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100%,将良田镇打造成生态宜居的特色移民小镇,争创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
坚持城市和农村“同城同质”发展,补齐移民地区公共服务短板。推进移民地区交通、教育、卫生与城市发展同步同质,使群众出行通达,就近上学、就医方便。移民地区教育教学设施、就学环境、信息化应用将达到与城市学校同等水平。通过落实各类扶贫惠民政策和倾斜性扶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加强移民地区特色产业中长期规划,注重后续培育发展,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围绕设施农业产业标准化园区建设,高标准推进现有产业园区改造提升和种植结构调整,依托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加快推进利思·润丰生态园区、“聚百农”产业融合园区和“百果园”等产业融合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实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争创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通过产业提档升级、村容村貌整治、村民精神面貌改变,让美丽乡村内外兼修,既有风景也有‘钱景’,成为城市休闲的后花园、市民消费的菜篮子。”金凤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记者 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