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梦想学在海安行在运中(一)
运河中学 刘淼
为贯彻落实2016年徐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学南通,水平双提升”活动,邳州市教育局安排我们一行10人来到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进行了为期两月的学习。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是声名远播的名校,近年来,语数英三科总均分,一本占有率、二本占有率等九项指标均位于江苏省之首,尤其2016年高考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江苏省理科第2名,第4名出自省海中,江苏省前100名,省海中有19人,江苏省前1000名,省海中有114人,≥400分省海中有77人,清华北大录取10人。
在海安学习的日子里,我师从杨斌副校长(高三年级分管副校长、教授级高级教师),与他一起值班,参与高三年级的全面管理。我与海安中学的师生教职工广泛接触,与校领导、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学科教师、宿管员、食堂主任等多次约谈,积极参与了教育教学、主题班会展示、升旗仪式、学科组教研活动,了解了学校食堂、宿舍、学生的学习活动、精神面貌等,对海安中学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多地了解。现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总结如下。
一、打造校园,环境建设人文化
江苏省海安中学建创办于校1939年,至今有77年的历史,人文气息浓,文化积淀厚。身在其中,长年累月被这种文化气息熏陶,老师们养成了“能吃苦、乐奉献、善合作、肯钻研”的职业精神,学生拥有了勤学奋进拼搏的乐学意识,这为海中根植了成功的基石。
省海中特意保留了老校门,小小的木栅门上几个大字古朴——“私立紫石中学”,让人不由得对韩国钧(字紫石)先生创办的这所学校心生敬意。世俗的喧嚣被老校门隔绝在外,踏入校园的一瞬,人就会静下来。校园内的树很多,路两旁多是香樟,郁郁葱葱,透着雅致。路边的盆景修剪得一丝不乱,形成特色,彰显海中人的精细。校内对于古建筑的维护十分用心,万世师表大殿、宋井等建筑古色古香,也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校园内学生来来往往步履匆匆,却很少喧哗,安静有序、忙而不乱。教室里学生听讲认真、专心致志。在课间,看不到追逐吵扰,嬉戏打闹。走进宿舍,门上可以看到各班级班主任姓名以及宿舍成员的全家福,标有自己信奉的格言名言;窗明几净,被子折叠标准,物品摆放整齐。
省海中的环境处处育人,到处是榜样的力量沉积下来的文化氛围:高考升学大红榜,考入名校的学生的学习心得,各个竞赛的获奖名单,张贴在校园教学楼的各个角落的橱窗中,给人以启迪。寝室学生的格言、誓言彰显个性。高三教室里挂有高考目标、高考倒计时,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时间感和目标意识。
整洁的校园,严谨的教学秩序,整齐的课间跑操,清新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气氛,海安中学的校貌展示着校园的一切都形成了规律化、条理化、规范化,彰显着自觉、竞争、有序。
二、围绕教学,服务管理精细化
海中实行成熟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每一个步骤都要精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制度规范,管理规范,评价机制健全。力求把显而易见的小事情做实,不走过场。从学生管理到教学管理,都形成了一整套制度,有着统一的评价机制。吕校长常说的一句话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学校的管理模式合理、成熟,因而各种事物有条不紊,每个领导、老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老师能安心教,学生能用心学。具体体现如下:
(一)一个中心,全局联动
领导班子表现出的工作作风务实,大胆而不盲目,有想法善思考,有毅力能坚持。学校实行年级副校长负责制,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毎个年级都由一个副校长直接负责,从高一到高三一贯到底。
全校围着教学转,做到“一个中心,全局联动”。“一个中心”,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全局联动”,即全校一盘棋,全面布控,确保各项任务完成——后勤围着前勤转,科室围着年级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全校围着教学转。这种模式能引起全体员工的重视,也协调了各部门关系,增进了相互协作,合理、高效,不可能出现中梗阻现象。
比如海中的值班,每次值班都是由副校长带队,成员是年级副主任和科任主任或副主任3人组成,每周六天,值班两次,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到位。从早上6:20到大门口,带领保安,检查学生家长送学生的下车情况,到晨读的检查、课堂的巡查、午练的巡查、晚读的检查、晚自习的检查,一直到宿舍学生自修、就寝,无一不体现值班领导的细致、到位和辛苦。
比如每个年级的月考、期中等考试分析会,由该年级的分管校长主持,领导班子全员参加,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列席。各班的成绩分析的纸质材料只有校长和分管校长才有,会后统一收回。如果老师想深入了解学生的成绩情况或者自己所带班级的成绩情况,可以到教务处查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老师之间的比较和猜疑,每个备课组就是一个整体,要打好整体仗。另一方面分数是学生的隐私,根据省教育厅的规定也不允许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学生可以登陆学生管理系统查到自己各科的成绩,家长的手机上也有学校通过校讯通下发的自己孩子的成绩单,这样可以减少分班时不必要的麻烦。分管校长在成绩分析时,先分析到不同层次的每个班级,分析年级组的尖子生占有情况以及保优情况,然后分析各班的总名次的进退情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用分管德育的董裕华校长说,“如果不把外地来的借读生纳入到学校的成绩管理,将来在某一天这些成绩不太好的借读生就可能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大力表扬优秀班级的班主任,同时也批评有明显退步的班级。再分析到每个学科的每一位科任老师,大力表扬优秀备课组和成绩优秀的老师。对于教学成绩不太好的批评到班级,对于近期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场整改,一切围绕教学服务。
不仅是成绩分析会,只要与学生成长相关的活动,都是受到高度重视的。比如12月份的文化艺术节,主要是由高一年级的学生展示话剧《雷雨》,在筹备会上校长、工会、后勤、音美、班主任等涉及的各部门都积极参与,各负其责,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在排练前,各班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有关话剧的相关知识,由于话剧《雷雨》分为四幕,高一年级把16个班通过抽签随机分为四个组合,通过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全员参与,《雷雨》话剧正在利用早读课选拔各个角色。
(二)小处着手,以小促大
吕校长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一方净土,外界不能打扰”。我们在海中学习的两个月以来,除了教研室在学校组织全县的集体备课之外,确实没有见到其它单位的各级各类的任何检查。吕校说,自己只抓好三件事:宿舍、食堂和跑操。这并非戏言,反映出的是海中“小处着手,以小促大”的精细管理制度。
从日常生活抓起,从道德情操抓起,事无巨细,细腻严谨,有的放矢。学校明确规定“三大纪律,十项注意”,从高一入学军训时,反复训练,通过主题班会宣传、强化,年级组或德育处突击检查等手段,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学校对“手机、打架、交往过密”实行零容忍,一旦发现立即通知家长把学生带回家。学校关注培养学生不浪费一粒粮食、不随手扔垃圾,跑步整齐划一这些细小行为习惯的养成。井然有序的进餐,整齐洁净的学生寝室,昂扬向上的跑操等反映出学校的严格细致管理的成效。
两操、内务、卫生、纪律等内容进行全天细致的检查,奖励优秀的班级和个人,以奖惩促养成,使学生的外化行为转变成内在需要。以养成促发展,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从而塑造了学生学习、做事的认真细致的风格。
比如跑操,学校领导特别重视,新生入学进行集中训练跑操,每学期举行多次跑操比赛,高三毕业典礼上毕业班举行跑操展示等活动。每学年要举行4次跑操比赛,颁发流动红旗,班主任必须跟班跑完全程,比赛成绩与班主任考核挂钩。步伐整齐、口号响亮、节奏紧凑、斗志昂扬,跑操展现着海中学生的自信。这已经变成了振奋学生斗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纪律严明的精神的一种方式,也表明严格的管理已经被海中师生完全认可。
对宿舍的管理,学校专门设置管理岗位——住宿部主任岗位,责权利明晰,全权负责宿舍管理。吕校长说,“只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因此管理好学生的住宿与抓好教学同等重要。宿舍管理有着规范严格的工作流程,有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宿舍内务整理要求,学生宿舍管理条例,学生宿舍安全制度等,为宿舍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班主任每天晚自习后要检查本班宿舍情况。每天晚上班主任在学生晚自习下课20分钟后,督促住宿生开始学习。10:30后,班主任离开宿舍,由值班的3位宿管员(年龄较大的老师)值日检查,维持纪律,让学生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学习。11:50宿管员督促学生睡觉,学生休息后,只保留一位宿管员值夜,另外两名宿管员老师离开。第二天早上5:40放音乐督促学生起床,整理内务。6:40开始检查宿舍内务、卫生,在宿舍门口的电子屏上公布当天的检查记录,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同时反馈给各个年级组。
(三)学生自治,提升能力
成功的教育贵在务实朴素、坚持不懈的精神。海中有约一半的学生来自附近农村。海中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以“读书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刻苦成就事业”等到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以“宁可死在清华北大,也不要活在南通职大”为口号奖励学生学习,以“反哺亲情,感恩社会”的系列活动,树立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焕发出勤奋刻苦、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学生那种一心求学、目标远大、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主题班会展示、教室黑板报、社团活动等方方面面。这些活动自主性强,基本上是学生自主活动,学校层面给予大力支持。
各种常规检查如跑操、卫生、主题班会评比等都是由德育处组织各年级各班级班长和团支部书记检查,并实行班级轮流值班制。比如主题班会展示全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学生主持,学生的参与度高,海中要求通过三年海中的培养,要求每位学生无论做什么事,可以在任何人面前,演讲3-5分钟。这样的班会,既培养了能力,也促进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