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简介
文峰
初中彭州嘉祥外国语学校
高中树德中学2019届英才班
大学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大一在读
Q1
“从私立初中到公立高中
在学习节奏和心态上有什么变化?”
A1
私立初中,至少我当时学校有这样的规定:寝室里不能做作业。这也就是说学校不支持在寝室里进行的各类学习行为,要求你在教室里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所谓的“专地专用”。还有一个叫“专时专用”,由于私立学校学生基本上住校,故而晚自习时间很长。我们学校当时把晚自习时间直接分成几段,你在A时段只能做数学,B时段只能做物理,五个学科就有五个时段,一方面这大大减少了同学们分配时间的麻烦,但这也客观上对一些需要倾斜更多时间的弱势科目起到了打压效果。总之,私立初中的学习,基本上都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我就读的初中由于地理位置,老师也基本上随时在学校,老师把你要做的东西大体上已经安排到位了,你只需要照做就行。自己所需要思考的东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来说没有高中那么重要。因此,私立初中的学习节奏基本由你的各个老师掌控,心态上就是跟着老师走,不需要自己思考太多。
公立高中的情况自然大有不同,班主任在开学没多久的时候就和我们说“你们要知道我们公立学校的管理办法”。首先,私立初中大部分学生住校,而公立高中很多学生是走读,树德中学也没有条件给所有学生提供住宿。这就导致在教室里,你不能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必然会在家里完成相当一部分,这时候就需要更加自律了,没有老师盯着你,你是否能够在家里仍然专注地学习,保证质量地做完作业?第二,公立学校老师管的相对较少,树德中学还号称是管的比较多的了,仍然有相当大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时间你要用来做什么是一个急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进行科学的时间分配,你需要了解自己什么科目比较强,什么科目比较弱,是否可以进行一个时间上的倾斜?你还需要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目标,比如说你的目标是下次要考年级前三十名,你就可以看看这次年级前三十名大概是多少分,你需要提升多少分,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把分数分配到各科各题型上,再针对题型分配你的时间,要把长期目标划分为小目标,比如说要提升物理,那这周先提升滑板滑块,下周提升电学实验,每天分析一两个对应的题,这样可以更好的稳步推进。总而言之,公立高中学习上更偏向于自我学习,更需要自律和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态上要明白自主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Q2
“数学和物理学科上
有什么学习、复习的经验?”
A2
数学这一科,有的同学感觉都会做(一下考场瞬间通窍了),但在考试时,选择填空计算错一两题,再看错一两题,后面大题做不完,分数就下来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把易错点专门总结在本子上,考前复习,比如互斥和独立的定义等等,考场上遇到了要警惕。
这个说的形象一点叫“主动防御”,比如一个没有图的立体几何或解析几何,很可能是“无图多解”,比如和双曲线渐近线垂直,究竟是哪条渐近线?(2022成都二诊16题就是多解),这些就是常见坑点,如果你一看到题干,根据平时积累马上预判有这么个易错点,那出错几率大大减小。
对于平时上课,我主要强调几点:
首先是预习,预习就强调一点,动笔。一定把学案或者哪怕课本上的题目,做几道题目,做的过程中去发现跟之前知识体系的区别,也发现哪些难处理的点。如果你不动笔,又是感觉都会做,但一动笔做题,很可能又在某个点上或某个步骤上卡住了。其实很多水平很好的学生是不预习的,原因更多还是他们底子更好、反应更快,在课堂上能够快速反应吸收。(我就不怎么预习)但很多学生达不到这个程度,常常是刚理解一个点,老师就讲下一个点去了。所以,一定预习,预习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看看书,关键是动笔。
其次是听课,听课还是要动笔,主要是记笔记。但要注意,首要是跟紧老师的思路,有些机械的计算可以留到课后再整理,但是课上讲的思路、重点的解题处理技巧应当要记下来。(我们班很多优秀的同学下课后在笔记本上动笔如飞,就是在整理)这个时候预习的作用其实也就体现在这里。预习-动笔,发现哪个步骤是自己难处理的、没接触过的、反应不过来的,记笔记的时候才能有重点。很多学生课堂上反应不过来,也没太听懂,但是又很认真,把老师写的讲的都记下来。但这种机械的抄写,一个是很浪费时间,另一个其实很容易走神,因为你并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是比记更重要的。听懂了,下课把完整的步骤写出来是不难的,上课没听懂,请下课马上找老师求教。
听课之后是复习,这种复习其实称为“整理”更妥帖一些。一方面,通过听课首先要回答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整理这节课老师的思路,整理这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核心处理方法技巧。一节课40分钟,核心的知识点是有限的,但是你没抓住没整理下来,直接去做作业可能就是懵的。
整理出课堂的核心知识点、关键的处理方法技巧,再去做题、做作业。做作业不是复习,而是验证你之前的整理。听课、整理了哪些内容,做作业的时候就要去验证这些点,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好用的。
同样也是,你发现有些水平很好的学生,作业之前其实是不需要复习整理的,原因也很简单,课堂上反应足够快吸收足够快,其实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整理了。也有一些同学,上课记的笔记比别的同学整理的笔记还清楚明了。这样的学生甚至有些在课堂开始前就开始做今天的作业,你向他们去看齐学习方法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经我观察,上某一节化学课没有把手拿到桌面上哪怕一次(你觉得他记笔记吗),且该同学下课抄作业是常态(抄我作业被班主任抓过,把我也一起抓了),但整个高三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如果你周围也有这种人(我只见过他一个如此厉害),正如我们班主任所说“不要学某某某水垮垮的”人和人的差距是很大的,要对自己负责。
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应当包括:预习(动笔做题发现问题)-听课(跟着老师思路,记下老师对预习中的关键问题的分析思路、处理技巧)-复习(整理这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核心方法)-做题(验证这节课所学)-问问题(对于理解不到位的细节再发问)。如果不是,你也能够知道该问老师问同学什么问题。很多同学实际上是不会问问题的,问题不够具体化。一问就是“这道题我不会,给我讲讲”,这种问法让回答的人也不知道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泛泛讲讲你也还是云里雾里还得回去消化。做完了整理,去做作业发现还是不行。为什么在这道题里这个知识点、方法,这个解题工具不好用?你问一个具体问题,比如说某某步是怎么想到的,也能得到具体的答案,改进提高得会比泛泛地再听一遍讲解快一些,也节省时间。每个环节没有解决的问题,都会遗留到下一个环节变成障碍。每一个环节先解决的问题,都能够在下一个环节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最后说一下,整理可以按小专题整理,这便是一种眼界更高的学习方法了。比如“极值点偏移”你就每天做一道,坚持一周就是七道,可以在一些难点步骤旁边批注这步是如何想到的,有什么作用效果,小专题就形成了,在后期复习时很有用。
物理上,平时学习我个人觉得都比较简单,可能是因为班主任是物理老师。高一高二正常学,按部就班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把基础概念搞明白其实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例子就是2021年全国乙卷的25题。到了高三复习时,你需要熟悉做题的脉络。就是怎么样自然写出下一步,熟悉每一步操作的原因。
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作答的规范性。学习标答。平时就把自己的解答步骤往标答上靠,看看哪些步骤标答有自己没有,看看自己哪些地方是多余的(如具体的计算步骤就是多余的,直接写“解得什么什么”就行),不要浪费答题卡上宝贵的空间去写一些无法得分的东西,还可能让老师一时找不到得分点在哪,造成失分。
熟练运用一些二级结论也十分重要。结论是物理模型的极简版本,一旦看出,可以大大简化思维和计算步骤,我们自己可以在平时多积累,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去使用,如等时圆、摩擦角、摩擦投影功、广义楞次之类的,也适用于数学。
属于自我的易错点总结,这个在考前是复习的重点,避免踩坑。如:g是不是已知?是9.8还是10?结果是不是用已知量表示了(很易错,因为已知量千变万化,特别是磁场题)?坐标轴的起点是不是0(如2021全国乙卷23题)?“2m现象”等。应对策略一方面是仔细读题,另一方面是“主动防御”,即像我这个级别的学生或稍微弱一点点的同学,可以通过平时大量刷题的积累,大概能预判出有什么坑,但要自己把握好度,不然很容易变成先入为主,我个人不推荐对于自己判断力不自信的同学使用。
Q3
“每次考试前怎么调整的心态?”
A3
在考试之前,首先要复习。没有复习你再怎么着也不会多自信的。除了要进行充足的复习以外,你还可以进行一些形式上的准备。比如说在考试前一周,可以有意识地拒绝一些垃圾食品,比如麦当劳或者是薯片这些。一方面是减少身体不舒服的几率,另一方面是告诉自己,你对于这个考试,确实进行了准备。这样在考试的时候你就会有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己已经对考试有所准备,你内心会踏实一些。临考的时候可以快速过一些二级结论,如果恰好考了这个二级结论就血赚,就算没考到,至少也可以给你一点自己进行了针对性复习的积极心理暗示。考前不建议过多饮水,特别是冷水。
Q4
“在清华园学习的一年最大感受是什么
(大学生活和高中应试生活的不同)”
A4
其实是和从初中到高中的变化有一定相似性的。大学相比高中,更需要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阶段,如果你自学效果比老师教学效果更好,那么你就学通了。大学里也不是以应试为唯一指定目标,甚至在大学里绩点并非是最重要的目标。总之自主探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重要的。
K系列为高考/强基系列
J系列为竞赛金牌保送系列
下期预告
K03 清华才女----龚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