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国联军侵华的那个时代,中国积贫积弱,东、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为了侵略中国,制造了各种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标签,比如说中国人是“黄祸”(yellow peril),把中国说成像“蚯蚓”这样的“低等动物”,还有就是那顶叫“东亚病夫”的帽子。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你是低等野蛮的,我是高等文明的,我对你的所作所为天经地义。
在那个事代,中国人面对这些歧视的心态实际上很复杂的。说三种代表性的态度。
一、梁启超的“怼”
“怼”是今天人们熟悉的字眼儿,在梁先生那个时代用的是“驳”。
在近代史上,日本屡次侵略中国。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列强的知识界中有不少人为了替侵略行为寻找合法性,就制造种族理论。“黄祸”论只是其中一个有名的,其它大大小小的还有很多。比如近代有一个叫做“内藤湖南”(也叫内藤虎次郎)的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曾经提出过一个说法,说中国如同蚯蚓,就算被列强割去再多领土,也不会觉得痛苦,因为蚯蚓是低等动物,感知不到痛苦。实际上,很久之前,东西方的“内藤们”还广泛散播中国及其文化已经老朽,丧失了自我更新的能力,行将就木,需要“内藤们”的国家来“拯救”。类似论调,加上中国自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屡战屡败,中国社会陷入集体消沉,容易受其影响。为振奋精神,有一些知识精英就站出来反击,比如梁启超一生中多次反击过这一类的论调。他还专门写过广为传诵的《少年中国说》,喊出“国家与天同老”、“少年与国无疆”的口号。后来到1922年华盛顿和会前后,梁又为此怼过日本学者。除了梁启超,当时还有许多中国人怼出了名堂,比如在美国为华人发声的王清福,在西方世界怼出很高知名度的辜鸿铭。时至今日, “怼”依然是中国人反击种族歧视的主要态度和方式,今后也是。
梁启超像
二、康有为的“改”
很多国人都知道甲午战争以后,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为了救亡图存提出过“保种”、“保教”的口号。但是,大多数国人不知道,康有为实际上还有一个“改种”的主张。他在《大同书》里描绘了未来的理想社会的图景,这个“大同”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人种大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颜色同一,状貌同一,长短同一,灵明同一”。他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促进世界上的白、黄、棕、黑种族互相“通种”,最终使黄变白、棕变黄再变白、黑变棕变黄再变白。如此下去,用7百到1千年的时间完成一切变白的“进化”大业,人类迈入“理想时代”。
大家不要轻易批评他。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在他所生活的那个饱受“积贫积弱”困扰的中国,在那个以西方人为最高端的“进化论”肆虐的时代,这种看法的存在很普遍,它不过是当时中国精英们为了救亡图存而提出的一种设想。没有人能脱离他所生活的时代,康有为也不例外,知识界也不例外。这里不能一一列出来给大家看,实在是篇幅所限。而且,有些东西过于学术化,大家也未必看得进去。
康有为像
三、“霍四爷”的“打”
霍四爷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