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一个统计,簋街一条街平均每天就要消耗近十吨小龙虾,而小龙虾在这里最受欢迎的吃法莫过于麻辣,京城食客更愿意亲切地称之为麻小。来簋街,吃麻小,几乎成了北京夜生活的一种时尚。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如果没有花雷,今天这热闹的场面差一点就与世人无缘。而这个故事还要从簋街的名字说起。
1987年,花雷在北京东直门附近开了一家只有4张桌子的小饭馆。
花雷:因为我顾了三个人,加我四个人都在一起干活,他们三最小的23岁,我那时20岁,所以他们给我起外号叫小孩老板,常给我气哭了,哪懂得什么叫经营和管理啊。当年我记忆中挺逗的,3块1一鱼香肉丝,7块2的清炒虾仁。
10年之后,花雷用小饭馆拆迁的50万元来到东直门内大街,开起了第一家花家怡园。3元一角的鱼香肉丝已经卖到了15元,4张桌子的小饭馆变成了两层楼的大饭店,这时候的花雷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被气哭的小孩儿老板。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这条东直门内大街上出现越来越多的24小时营业的饭店,“鬼街”这个名字被叫开了。
北新桥原街道办主任:簋街,当时的鬼,装神弄鬼的鬼,为什么呢,它夜里头开张。可是呢,你就叫装神弄鬼的鬼,又跟精神文明建设不符。我记得是我们一个副主任,夜里头回家查字典,找出这个簋,音同字不同,不认识啊,叫着叫着就认识了。就这么叫,这个簋,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器皿。
花雷逐渐在饭店林立的簋街立住了脚,那时候他最愿意给员工们开大会,可是在那些慷慨陈词的动员会上,花雷的内心正在忍受着巨大的煎熬。
花雷:讲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要创业,要雇多少人,要创下北京菜,那我是一展宏图,口若悬河,每个人看着我眼睛发光,目光四溅。可当人们在笑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我这个身心有点沉重,我兜里面揣着一张拆迁通知书,我11月18号在那演讲,告诉我12月31号就要搬离此地。
2001年的那个冬天,簋街的东段开始了拆迁整顿。一声巨响,花雷苦心经营5年的第一家花家怡园变成废墟。
花雷:5年的投入,5年的情感投入太多了。5年当中,老告诉你拆。
当时,在簋街的西边花雷还有另外一家花家怡园,虽然没被拆迁,但因为整条街都受到了影响,那家店变的岌岌可危。而整条簋街也正在被人们遗忘。
北新桥原街道办主任:当时影响很大,因为簋街当时最红火的地方就在东边。
簋街商户:施工量比较大,对我们直接影响是这个营业额落的很大。
花雷:都晕,前面堵上了,进不来人吃饭,大家也不愿意来了。可能随着大气候慢慢就消失了。
怎么才能让消费者重新回到这里呢?花雷必须想出一个办法。
花雷:试试这招行不行,这是唯一的退路了。簋街的舞台要唱簋街的戏。
花雷到底要唱哪出戏呢?
2002年8月28日,由花雷牵头,联合簋街几十户商户共同举办的第一届簋街麻辣龙虾节开幕,簋街搭台,小龙虾唱戏,每家每户都主打小龙虾,那个时候,小龙虾对于北京人来说是个新鲜事物,而那一天,对于簋街来说是一个命运转折点。
花家怡园员工:这辈子都记忆犹新的,就院里头排队,都几百号几百号地叫。
北新桥原街道办主任:就有的那小姑娘,一顿都吃七八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