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务建设的又一重要平台。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务新媒体的运营、维护、发展也亟待探讨和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从现有经验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政务新媒体,互联网,舆论阵地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改变了媒介生态,也让“主流媒体舆论场”阵地之争愈演愈烈。根据某官方新媒体2020用户发展报告,2020年,我国政务机构官方微博账号数量已超14万个,政务微博粉丝数量超30亿。
以笔者所在的镇海区为例,该区于2013年1月开通“镇海发布”,目前已累计发布微博2.3万余条,粉丝6.5万。微信公众号“镇海发布”于2015年2月上线,累计推送微信2800余期,发布资讯7200余条,粉丝数超10万。
作为镇海区政务发布工作的窗口,“镇海发布”一上线就确定了“权威发布、紧贴民生”的定位,聚焦政府中心工作大局,依据政务公开需求,发布权威信息、民生资讯,同步开展各类互动活动。
作为当地唯一的政务新媒体平台,经过几年的运转与完善,镇海发布的权威性、时效性、互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镇海发布”微博曾六次蝉联浙江县区政务微博榜首,获评“宁波市十佳政务微博”和“浙江政务微博影响力十强”。“镇海发布”政务双微凭借“政务应用移动化”的创新探索做法,入选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并获表彰。
尽管各项数据指标形势看好,但仍要看到,政务微博管理运营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部分政务微博有僵尸化、娱乐化倾向等,无益于政务服务的有序开展、政府形象的良好塑造,以及社会资源的高效运用。同时,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限制,也制约着政务建设进一步迈向纵深。
一、现状与解决方案
1.健全政务新媒体工作机制,加强架构体系建设
目前,镇海区政务发布由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牵总,区新闻中心承办政务发布运维工作。已建立起信息发布三审制度,坚持“先审后发、分级负责、保证质量”的原则,也发挥了媒体融合机制优势和信息发布的即时通道优势,确保发布的权威性。与此同时,镇海区政务发布还建立起了应急发布预案,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流程,与区委网信办联动,做好信息发布和舆情监测的环节镶嵌,做到主动发声、及时监测。
2.强化正面引领,优化内容建设
近年来,“镇海发布”的内容建设不断优化,主要聚焦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关切,做好话题策划、新闻推送以及舆论引领。特别是今年,围绕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镇海发布”积极做好线下主题宣传的线上推流,实现双频共振。今年以来,“镇海发布”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共推送涉及建党100周年的题材内容200余条。与上级政务发布平台——浙江发布、宁波发布等紧密对接,做好重大发布主题策划的省市区三级联动。
同时,平台还主动策划、参与了一系列专题活动。今年上半年共参与“百家发布追寻奋斗百年路”等主题策划10余次,发布信息50余条,阅读量达30余万。发挥发布在热点引导和突发应对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面对区级应急事件和网络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有效制止谣言传播,提升权威发布公信力和影响力,如针对当地供水管道受损造成停水等事件,及时公开信息,回应受众关切,化解网民质疑,未发生明显舆情。
与传统政务发声媒介相比,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这一特点也更为突出。“镇海发布”微博于2019年开始与“镇海网络问政(镇海问一次)”平台联动,开设《灵通问答》栏目,每周发布三期,围绕网民关切开展互动交流,2020年累计回复网民发帖10984件,答复率100%。
3.抓好人才建设,保持队伍稳定
镇海发布现有发布人员3名(其中专职1名,兼职2名),平均年龄为28岁,学历为本科以上。按照“打造一支策划能力强、文字把关强、新媒体意识强的专业编辑队伍”建设目标,镇海发布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派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担任专职编辑,并通过业务培训、沙龙交流、轮岗锻炼等,不断提升编辑水平。今年截至目前,参加和开展专题培训8次,全员实现受训。将发布考核纳入到采编业务考核体系中,优化加分赋权,鼓励创精品、热话题、壮流量,提高内容发布的质量和效率。注重人才储备,设置AB岗、“导师制”,保持发布队伍和发布质量的稳定性。
4.壮大发布矩阵,发挥带动作用
目前,镇海政务发布矩阵联盟成员数量达到50余家,涵盖该区各镇街道、重要职能部门和重点行业企业。“镇海发布”平台日常与政务矩阵联盟成员开展深度合作,丰富政务互动,成功打造“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网民走进城管”公众开放日、“智慧气象”网民科普等品牌线下发布互动活动。据统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活动150余批次,参与人群达到500万人次。
二、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
1.基层面临考核压力
目前省市对区(县、市)政务发布均有排名考核,基层面临考核压力。根据去年全省政务矩阵的排名考核,“镇海发布”居中游,情况并不理想。分析原因,一是“镇海发布”双微,尤其是微博去年发布量处于较低水平,当前除政务发布新媒体平台外,其他各类(学习强国)平台的维护均下沉至县区级,且要求普遍提高,这给人员力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一个从考核指标看,由于县市区政务发布地域性较强,阅读量等考核指标基本与区域人口成正比,而镇海区域面积较小,人口总量较少,限制了发布的阅读量级。
2.缺乏专项经费保障
目前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扶持,“镇海发布”政务矩阵以考核激励为导向的“微助手”制度、互动推广活动等均已暂停实施,一定程度上导致互动性下降,而互动评分在微博BCI值(微博传播指数,指通过微博的活跃度和传播度来反映账号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和微信WCI值(微信传播指数)评分中占据的比重和分值较高,直接影响“镇海发布”的考核排名。
根据《政务双微发布平台考核细则》,“镇海发布”定期发布镇海区政务微博传播力BCI值排名和镇海区政务微信影响力WCI值排名,原先每年对年度排名靠前的供稿单位予以考核加分,对优秀信息员予以表彰奖励。但由于在财政审计方面,对信息供稿进行经费奖励没有明确政策支持,为确保合规,不再列支经费,导致优质供稿内容减少,供稿单位积极性降低。
3.专业队伍力量薄弱
相较于周边区(县、市),“镇海发布”工作室编辑力量相对薄弱,对照做强做优政务新媒体的要求,力量存在不足。且近两年来,有经验的专职编辑流失严重,而薪资待遇吸引力下降,优秀人才招聘困难,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对“镇海发布”内容建设也有较大影响。目前,政务新媒体对于短视频、美编、技术等方面要求明显提高,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三、对策及建议
当前基层政务新媒体发展存在压力大,经费、人才保障不足等问题,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就做强做优政务发布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优化政务新媒体考核机制
建议省市区政府有更多的政策指导,更细致的关注扶持,更明晰的考核导向,建立正向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指标设置上能更加科学,比如阅读量等考核指标,是否能与区域人口比对应匹配。
2.进一步加强政务新媒体三级联动
今年,在建党百年的策划中,省市区三级联动策划发布,效果好传播度高,是政务新媒体三级联动的成功案例。以此为样本,建议做强政务新媒体矩阵,充分发挥“浙江发布”等上级媒体的龙头带动作用,就主题策划、联动直播、话题互动等方面加强联动,完善供稿机制,拓展供稿渠道,提升矩阵传播力和影响力,形成矩阵传播聚合力。
3.进一步加大政务新媒体人才培养
政务新媒体建设需要编辑、技术、运维等专业人才,因此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希望省市政务新媒体主管部门能推出更多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相应的人才培训机制,设立相应的人才交流平台,为基层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媒体机构必须发挥新媒体优势,注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确保信息传播的高质量、高效率,满足受众需求,打造群众满意的平台。对于媒体机构来讲,在融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相结合,借助新兴技术这个媒介,确保信息传播的高质量、高效率,全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坚固的主流舆论阵地服务新时代,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作者吴梦帆(镇海区新闻中心)
甬上传媒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