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新加坡“淡马锡”经验,南海区公有资产的整合大幕正徐徐拉开。CFP供图
借鉴新加坡“淡马锡”经验,南海区公有资产的整合大幕正徐徐拉开。昨日,南都记者从南海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公资办”)获悉,今年春节前,南海区公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海控股公司”)将挂牌成立,目前公司已经申请了工商登记,正在着力推进董事会人才配置等工作。据了解,南海控股公司的管理,将学习并将借鉴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淡马锡控股”)管理模式,实现优质资产的整合。
1月5日,在佛山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佛山市发改局局长何国森报告,佛山“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包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产业升级转型、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等主题。在佛山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打造南海淡马锡,将起到示范意义。
相似的国企改革背景
最近,为借鉴新加坡金融产业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成功经验,南海区委组织部举办了由区委常委郑灿儒为领队,区直机关职能部门、各镇街主要领导一共24人参加的赴新加坡学习国有资产管理和金融后台服务培训班。学习归来,郑灿儒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通过对南海公有资产的管理现状与新加坡政府管理的成功经验的对比后觉得,南海公有资产改革,应该借鉴新加坡经验,打造南海“淡马锡”。
郑灿儒说,目前南海区的公有资产总值大概有500多亿,企业400多家,长期以来都是由公资办代表区政府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依法对企业的公有资产进行监管,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企业的产权、人权、事权、财权的管理,政府或部门仍然是进行过细审批,而这就是“婆婆+老板”的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导致效率不高、发挥不了企业的积极性。
据介绍,淡马锡控股成立之前,新加坡的国有资产由政府各部门各自经营管理。1974年,新加坡财政部将政府各部门的公司全部收回,并将其投入新成立的淡马锡。此后,淡马锡经历了股权多样化改革,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淡联企业”。就南海而言,原来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公有企业目前已统一收归到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公资委”),公资委拥有这些公资资产100%的产权。这与上世纪70年代淡马锡控股成立时的背景极为相似。
“淡马锡控股既在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里独占鳌头,也引领着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方向,这与当前南海正在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的宏观发展背景也有相似之处。”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刘栋对南都记者说。
借鉴“放羊式”管理与资产整合
自1974年成立后的36年来,淡马锡控股在公司治理、资本运作等方面都取得比国际上私人同行业更突出的业绩。国企淡马锡何以在亚洲商界引领风骚?历史条件、法环境、制度保障、人才优势、薪酬体系等都是成因。其所采用的企业化经营模式最常被人提起,被视为“淡马锡模式”的标志,而这种模式的精髓就在于“一臂距离”的管理模式,也被称作“放羊式”管理。
淡马锡模式中最值得南海借鉴的是什么?南海区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关建国表示,淡马锡控股公司的快速成长,与其健全的法治环境和独有的“放羊式管理”不无关系。首先,从公司成立始就明确规定,淡马锡控股以追求赢利为目标,同时兼顾政府产业政策,任何投资项目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若不能盈利,则不予考虑,如确属国家需要,政府部门又提出要求,则政府对公司由此造成的亏损给予相应的补偿;其次,淡马锡控股股东财政部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对淡马锡的经营活动监管但不干预,对重大事项审核但不承诺,只负责董事会成员的任免、经营业务范围的审定、财务报表的审核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政府通过对董事会的直接管理,达到高效管理淡马锡控股和淡联企业的目的,既体现公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也保证所有者与经营者职能的分离。
关建国介绍,现在公资办属下企业近400家,其中营运企业158家,关停企业240家。但这些企业大多类型繁多,且有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并呈现“小、碎、散”的特点,未形成合力。关建国表示,为进行资源整合,公资办将首先对公资系统的资源进行大普查,然后根据资产属性和行业特点将公有企业分为六大板块,包括投资控股、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管理、现代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和关停企业资产管理。六大板块的资产企业组建成各个集团公司,将作为公有资产的经营主体。据悉,公资办会利用破产、重组和“三旧改造”等政策,让企业打包批量退出或注销关停,而处置关停企业所得的收益则会注入新组建的投资控股公司,即南海控股公司,将来用于投资新兴产业或高回报行业。
公资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公资委名下产权清晰、运作正常、管理完善、具有一定盈利的企业或公司,其产权将100%转归公资办,再由公资办投入南海控股,最终形成“公资办———南海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三者权责明晰的管理层级,南海控股公司计划在今年春节前挂牌成立。
地理纵深
淡马锡模式能否南海化?
作为佛山市的一个区,南海推动国企改革的综合实力与新加坡一个国家来比不可同日而语。南海是否有可能复制“淡马锡”?
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黄新飞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加坡政府属于强政府,与新加坡政府相比较,南海区政府在制度保障、政策的灵活性、财政自主权等方面都将大打折扣。他认为,尽管存在改革阻力,但是“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进行优质资产整合,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效率是个发展大趋势。“南海控股公司这类国有控股企业成立的最大意义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问题等政府服务项目融资平台的建立。”黄新飞说。
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刘栋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析,南海提出要培育“淡马锡”,其最直接的目的应该不是短期内培育出类似新加坡航空、嘉德置地这样的世界级明星企业,而是借鉴“淡马锡”式管理模式,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引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现有的发展条件,南海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百分百复制淡马锡式发展模式。他表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南海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此时提出借鉴新加坡经验,打造南海“淡马锡”,最直接的意义在于通过国有企业引导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淡马锡控股的发展使命之一。
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南海的公有企业已经在进行示范作用,例如,公有企业参股赛威科技有限公司,以促进芯片设计业发展;参与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产业载体开发,以支持南海都市型产业的发展。南海区委常委郑灿儒表示,南海控股公司成立之后,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以盈利为目标,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效益,兼顾政府产业政策。对于一些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前途、投资大回报慢或民营资本等不愿涉足的领域,考虑让南海控股去经营。
名词解释
淡马锡
淡马锡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由新加坡财政部负责监管、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控股公司。新加坡开发银行等36家国联企业的股权(总额达3.45亿新元,约合7000多万美元),被授权由淡马锡公司负责经营。政府赋予它的宗旨是:“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商业性战略投资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从而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目前,公司以控股方式管理着23家国联企业(可视为其子公司),其中14家为独资公司、7家上市公司和2家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各类大小企业约2000多家,职工总人数达14万人,总资产超过420亿美元,占全国G D P的8%左右。
南都记者 佘慧萍 实习生 张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