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广州通草画
什么是通草画
这种画虽小,但是小而精,在方寸之间尽展中国工笔的魅力。它是在通草纸上进行作画,所以叫通草画。
通草纸其实取自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叫通脱木,通草纸是从通脱木上切割下来的,因为树茎大小有限,所以这种通草纸尺寸没有太大的。
通草画是清代中期到清代晚期由西方画家或者广东画工绘制而成,在广州贩卖给洋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起初通草画是西方画家用来记录中国百姓风貌的写生,后来广州十三行看到了商机,找到中国画手进行批量生产,我们从图片可以看出通草画就是中西绘画技巧结合的产物,画的内容多是中国人物、物体或者具有中国风的景物。
广州是清政府唯一一个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有个对外贸易的牙行,这个牙行叫做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指定的对外贸易场所,广州十三行从清中期开始就有数十家贩卖通草画的商铺,到达广州的外国商人、传教士、船员等看到带有中国风土人情的小画片爱不释手,从此通草画销量越来越好,到清代晚期广州十三行开始雇佣上千名画手进行量产。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由于照相机的普及,那些外国人带着相机来到神秘的中国进行拍摄,通草画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种通草画不仅将清代的风土人情展现给了世界,还帮着广州十三行赚取了足够多的外汇,直到20世纪末期很多外国人还是通过通草画来了解中国人,有些外国人甚至还以为中国人还在留鞭子,穿着清代的服饰。
现今的大芬村
大芬油画村位于深圳布吉的大芬油画村,是并不起眼的客家人聚居村落。然而一走进这座占地仅0.4平方公里的小村落,就深深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在这里,不但可以见到国际上著名油画家的作品,而且可以了解国际油画市场的走势。
因为这里不但云集了全国各地2000多名画家和画师,而且200多家画廊复制的油画作品都是市场最流行的名画。据统计,大芬油画村每年生产和销售的油画达到了100多万张,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被国内外的艺术同行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大芬油画村是中国最大的商品油画生产和交易基地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集散地。油画村的形成和油画产业的发展也为深圳聚集了一批美术专业人才。
外销
销售额在逐年增长。大芬油画的崛起,使大芬这个没有工业企业的小村,2005年1~12月,大芬油画村的交易额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其中90%销往欧美及中东。
油画村的形成使村民走上了方便快捷的致富之路。画商画师来的多了,店铺开得多了,村民房屋的租金也水涨船高,村民收入逐年大幅增加。中央电视台农村经济栏目曾专程派记者来大芬村采访,拍摄制作了反映大芬村村民通过油画产业发家致富的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播出后,引起了较大反响,全国各地有不少观众打来电话,希望加入大芬村油画产业的行列。
大芬油画村共有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经营门店1100家,居住在大芬村内的画家、画工8000多人。
影响
油画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及外来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以大芬村为中心从事油画创作的数千名画工中,许多是来自本地及福建、江西、湖北等周边省份的村民、下岗工人和待业青年,其中还有部分是残疾人,大芬油画市场的形成,为他们学习绘画和参与油画生产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他们也可以通过油画创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