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福建省古田县大山里的林峰村,阮召慧找了好几天,才在这个小山村找到了耕地的水牛,村民们都说,这已经是村里力气最大的家伙了。
阮召慧:在我们农村,除了牛的力气最大还有没有更大的?还有没有?
村民:拖拉机。
阮召慧:拖拉机,还有拖拉机。
记者:那你觉得这头牛的力气大吗?
村民:可以,前面那个高一点,力气就大,这个很大,犁田什么的都是靠这个肩膀,牛的肩膀。
记者:黄牛的力气大还是水牛的力气大?
村民:黄牛不大,这个大。
阮召慧对找到的水牛非常满意,要力气有力气,要个头有个头。阮召慧今天就要用强壮的水牛,拉扯这片塑料,塑料只有两片口香糖那么厚,大小和手表盘差不多,看上去和普通塑料没什么区别。阮召慧放出狠话,两头耕地的水牛,也扯不断他的这片小塑料。话音刚落,村民们都觉得阮召慧在吹牛。
村民:肯定会断。
记者:肯定会断,把握有多少?
村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记者:为什么呀?
村民:这个是塑料的。
村民:两头牛的拉力至少2000斤力气,我说会断。
记者:会断。
村民:我比较相信牛。
记者:这个东西你觉得结实吗?
村民:结实,但是跟牛对比的话,不够结实。
到底是两头强壮的水牛更强呢,还是阮召慧那片小小的塑料更硬呢?阮召慧和村民们互不相让。光说没用,他们把牛赶往村里的一块空地,很多人都跟着看热闹,在这里,很快就能知道答案。
记者:你觉得今天能不能把它拉断?这两头牛。
阮召慧:肯定不会的,拉不断的,因为这个不是一般的塑料,没问题的,不会的。
记者:你有多大把握?
阮召慧:百分之百的把握,试试看。
人拉着牛鼻子,牛拉扯着塑料片,各往两头使劲,现场一片混乱,牛把人都拉倒了,阮召慧的塑料片还能坚持得住吗?
记者:你觉得这牛尽力了吗?你尽力了吗?
村民:我尽力了,我都摔倒了还没尽力?
记者:我看你刚在喊要打屁股是什么意思。
村民:打一下,屁股打一下牛就跑过去了,就往两边跑过去了。
记者:你觉得今天这牛表现怎么样?
村民:这头牛力气很大。
十分钟过去了,牛在使劲地拉,人也在使劲拉,塑料片的命运不容乐观。
二十分钟过去了,人拉不动了,牛也不拉了。阮召慧的塑料终于挺住了,没断。村民们这下服了。
村民:这个东西很结实。
阮召慧:很结实,你感觉一般的塑料能不能拉断?
村民:一般的塑料在牛的拉力下绝对断掉,正常的塑料都会断。
记者:但是这个也是塑料做的。
村民:这是什么塑料我不知道。
记者:你让他看看。
村民:这是什么塑料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你厂里面参观一下,学习一下。
阮召慧:这个绝对是高科技的。
村民:高科技要学习,现在农村都缺乏高科技。
这种塑料不是普通的塑料,它可以用在汽车的发动机上,强度很高,耐磨耐高温。而生产出这种塑料的阮召慧,原本是附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即便当了老板,开一百五十多万元的车,也保留着在家务农时的习惯。
阮召慧:可能习惯了,当农民的时候习惯了,别人说我是农民企业家,像农民,但是又开着A8汽车,开着A8汽车,卷着裤腿。
但是,这名外表普通的农民,却让德国一家给奔驰宝马提供配件的著名企业,三年找了他十次,要跟阮召慧合作。在德国人以及认识他的人眼里,阮召慧可不是一般的农民。
德国人克劳斯:他能组织生产塑料制品,是一家生产塑料制品的企业,但是,我想如果他想造飞机,他也有能力组织一家造飞机的企业。
镇党委书记林芳照:不像农民能够干出来的,这个应该是具有高科技的农民才能够做出来的。
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到被人称为高科技农民,五年时间企业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阮召慧有那些传奇的经历呢?
汽车绕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才到阮召慧的老家。这里距离古田县城80多公里远。当地习俗迎接客人的礼节,就是一杯绿茶和一碗太平蛋,太平蛋就是糖水煮鸡蛋。
阮召慧:陈老师,来喽,到我们这边来,绿茶。本来这一杯是你的。
记者:好,谢谢。
阮召慧:泡茶,然后吃点心,以前我们老家这个地方比较穷,然后客人来吃糖水鸡蛋,吃完以后会剩一个,主人的家里有小孩子,剩下给小孩子吃,是这个意思。
在阮召慧的记忆中,最最美味的,就是和兄弟姐妹们抢着吃客人吃剩下的太平蛋。
因为相对于当地人的主食地瓜米来说,太平蛋太奢侈了。这就是地瓜米,把地瓜刨成丝儿,晒成干,样子有点像大米,所以当地人也叫地瓜米,这就是阮召慧从小吃到大的主食。
阮召慧:初一白,初二混,初三就黑掉了,只能初一吃大米,初二就是大米跟地瓜米混在一块,初三开始肯定就要吃地瓜米。
为了改变家族的命运,1990年,高中毕业的阮召慧告别家人走出大山,先后在福州和厦门打工,十几年时间,阮召慧成了注塑行业内一流的技术员。但他觉得一直打工没有出路,2003年,阮召慧跟别人合伙开塑料厂,成了一名老板。
阮召慧:我们从乡下出去,打工有可能养活的可能就是我自己,三口之家,在城市里面过好一点,小孩子的教育好一点,如果说老板能做成的情况下,我整个家族来讲,是不是生活都可以过得更好一点,像我的兄弟,在老家当农民,我也可以把他带出去。
可是,到了2007年,因为生意不好,合伙人全走光了,阮召慧背了几十万债务,连厂房租金也还不起,欠了房东10万元房租。
弟妹:我们看见房东来,都想躲起来,都觉得能躲赶紧躲一下。
弟弟阮召勇:我们都劝我哥不要做,我们都劝他不要做了,他说一定要做。
阮召慧:除非是我阮召慧先没,再没工厂,不然的话,我阮召慧在,工厂绝对要在。
然而谁也没想到,三个月后,阮召慧却从借来的一万六千元开始,三年时间挣到了他想都不敢想的1000万元。
2007年的一天,阮召慧听一个人说,他生产金属外壳的速度太慢,阮召慧马上提出,用塑料代替金属外壳,生产效率可以提高十倍以上。虽然这个技术上并不难,但是很少人能想到。
阮召慧:他听到这个就来劲了,我说我来开副模具,我来出资,如果开成了,算我帮你的忙,开不成你当这个事情没发生,那这个客户来讲肯定高兴,又不要他出钱,然后又不要他负责任。
如果实验需要花费一万六千元,当时厂租欠了十来万元都还没还,哪有钱。即便实验成功了,有没有钱买材料,都是未知数。
阮召慧:创业来讲,本身就是一个坎一个坎去过,如果说你前面这个坎能过,你还去想以后这个坎过不了怎么办,你肯定是不敢往前去走,不敢往前走那你就不要选择这条路。
阮召慧不肯放弃这个机会,他东拼西凑,借了一万六开发模具,成功的把生产速度提高了十倍,最后对方同意把一部分订单给他。
可是,阮召慧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开工买材料,至少需要十万元,可就在这个钱还没有着落的时候,房东陈俊硕也上门要房租了。
可事情却发生了很大转折,阮召慧把当时的处境坦诚告诉房东陈俊硕,自己接了个大单子。如果能够借他十万元买材料,他就能够开工。在平时的接触中,房东知道阮召慧是个诚实勤快的人,这一次他决定借阮召慧十万元。
房东陈俊硕:做朋友,我也想交他这个朋友,觉得他还是可以信任的,借个十万元资金也不是很大的数目,我能帮上忙就帮,而且他也给利息的。
陈俊硕的10万元,成了阮召慧接单子买材料的启动资金。从2007年开始,那个单子让阮召慧做了整整三年,至少赚到了1000万元。
2010年,挣到一千万以后,这个一路吃苦过来的家庭,开始憧憬新生活,可是,这一千万,却给这个家庭惹来了一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