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麦苗破土而出,露出新绿。在颍泉区宁老庄镇姜堂村,10余亩西瓜红品种的红薯成熟,农户们热火朝天地劳作,分享收获的喜悦。

“今年红薯亩产达到5000斤左右。按照每亩销售3000余元计算,将给村集体增加一笔收入。”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苗庆杰满脸笑意地说。

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6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7万元,2022年收入106.9万元,2023年收入预计接近200万元。从过去的“空壳村”,姜堂村如何一步步蜕变成为“百万村”的?苗庆杰告诉记者,该村共有1.1万余人,耕地面积6000余亩,其中常年在外地务工的青壮年占据人口一半,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窄的现状如何解决?”为此,村干部多方取经后决定,搞蔬菜规模化种植

2021年7月,在市供销社指导下,姜堂村成立姜堂晟炎供销社有限公司,流转500亩地种植西蓝花、胡萝卜、洋葱、花生等蔬菜,与宁老庄镇的涌泉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制定最低收购价,并根据市场行情提升收购价格,确保村集体收益的保值、增值。

2022年,姜堂村订单农业收入67.1万元,其中订单种植西兰花和胡萝卜收入32.9万元、花生收入17.7万元、毛豆收入3.9万元、洋葱收入5.4万元、小麦收入5万元、玉米收入5.5万元。

发展订单农业,证明姜堂村找对了产业发展的路径。集体经济连年增收,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订单农业”激活乡村“致富密码”。近年来,宁老庄镇不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建立“支部+企业+订单+农民”的模式,依托涌泉食品、徽菜园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全镇建立11个农产品代工点,每年农产品种植、采摘、加工过程中,可直接带动2000多名农民就业,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另外,企业以“合同+保护价”的形式与农民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提前明确最低收购价,配套为农民提供种子、肥料,并提供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农民只负责种植和收钱,其他环节均由企业负责,不断提高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2022年,该镇共发动农户种植西蓝花、胡萝卜、洋葱等农作物3000多亩,每亩经济效益可达4000余元。

“今年计划继续加大订单蔬菜种植力度,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苗庆杰说,“订单农业”不仅让农户手中的土地得到了更为高效的利用,也实现了村集体、农户、企业共进共赢,闯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