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玉林狗肉节的临近,该不该吃狗肉的讨论又变成了热门话题,爱狗者与狗贩子、屠狗者之间的“战斗”也一直在持续。
但喧嚣声中,人们一直争议、困惑的问题是,端上餐桌的狗肉来源究竟是哪里?
真的有专业肉狗养殖场吗?狗肉及狗肉制品安全究竟有没有保障?我们为此查阅了中国狗肉产业链的深度调查报告,希望为大家解读事实的真相。
2015年,非营利组织亚洲动物基金(AAF)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狗肉产业链的调查报告,该系列调查历时4年,揭露了国内几近没有任何大型肉狗养殖场的事实,进一步解开了媒体报道以及动物保护团体一直以来对餐桌上的狗肉来源的质疑——所谓的大量供应的肉狗,事实上是被盗抢和毒杀的家养动物和流浪动物。
“肉狗养殖场”难觅踪影
整个走访调查覆盖了中国食用狗肉相对较多的东北、华南及中部地区,跨越了8个省和自治州的15个城市。
被调查的狗只养殖场都显示同样的特征——养殖规模极小,根本不可能有足够大量的肉狗满足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消费需求。
曾经有媒体估算,每年被食用的狗只达到1000万条。然而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即便是有养殖场,其狗只存栏量都非常小,并且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所谓大规模(饲养100只以上的狗只)的“肉狗”养殖场。
犬只来源不明
则谈不上屠宰合法
亚洲动物基金创始人暨行政总监谢罗便臣博士表示:“这系列的走访调查无疑解开了大家长久以来对这个产业的疑惑,中国大量被食用的狗只来源不明,它们极大可能是来自被盗抢、毒杀的家养动物或者流浪动物。狗肉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谎言与违法。”
大型犬养殖场成本高难以支撑
在宣称是国内肉狗养殖最集中地区之一的山东嘉祥县,调查人员发现所谓的产业化规模养殖并不属实。在网络上随便搜索便可以搜索到几十上百家狗场,误给人感觉这是一个兴盛的行业,然而实情是,众多的狗场介绍实际都只是同一家实体,并且没有一家走访过的狗场里的成年犬数量超过30只。
一位来自江苏樊哙狗肉制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调查员:“大型养殖场以前有,现在没有了,撑不下去,以前我们自己也有,后来发现越大的狗病越多,成本又高,养殖狗的价格高于市场狗肉的价格。”
亚洲动物基金中国猫狗福利项目总监冯女士说:“这就是为什么说要规范猫狗肉的养殖屠宰是根本不现实的。当一个产业必须依赖于违法犯罪才得以生存的时候,你是不可能将其规范的。
即便是那些在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也清楚,这样的产业没有未来,要么维持残忍和违法的现状,要么是食用猫狗的终止。既然终止这个产业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最好现在就采取行动终止它。”
猫狗的生理结构和脾性
决定难以集中饲养
调查报告也进一步印证了狗难以被人类大规模集中饲养,一方面是因为作为食肉动物其饲养成本高、而且由于领地意识极强导致打斗严重伤亡大,同时也存在着狂犬病等疾病的传播风险。猫狗的生理结构和脾性决定难以集中饲养。
中国农业大学临床系主任夏兆飞说:“现在的技术能够做到犬类群养,但需要相当高的技术,而且难度相当大,一旦有失误会大量死亡。即使能够群养,一斤狗肉的价格也应该超过100元。”
但事实上,坊间的狗肉基本在每斤6.5元到23元之间浮动。
农村狗狗遭盗抢严重
中国的狗肉并非来源于依法免疫并且达到卫生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因为这样的生意根本不赚钱。而即将在今年夏至继续举行的玉林狗肉节由盛而衰的历史也让大家看到,一旦严格执法,狗肉利润将不复存在。
2014年,玉林市政府开始对这每年一度的“节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直接导致了当年狗肉节的狗只屠宰消费量下降了约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