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2 月第 42 卷第 1 期 V o1 . 4 2 , No. 1 , F eb. 20 14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 edici ne and Pharmacol ogy · 3 9 · 董幼祺教授调 治小儿湿疹经验体会 沈 达 ( 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心卫生院, 浙江 宁波 315151) 摘儿湿疹7 L )L童期湿疹 占较 大的比列。近年来, 此病在婴幼儿发病中有逐渐上升趋势, 而且易成慢性反复 发作。本文通过临证 学习董幼祺教授治疗小儿湿疹经验 , 悉心体味 , 融会贯通 , 以作总结体会 。 关键词 : 小儿湿疹 ; 董幼祺 ; 体会 中图分类号: tt; 7 ,7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 2392( 2014) O1— 0039 — 01 要 : 湿疹是 由多种因素引起 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 向的皮肤 炎症反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其 中婴 董幼祺教授乃第 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著名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 , 浙江省 名 中医, 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 硕士生导师。董师 习岐黄之业 四十年 , 秉渊源家学于一身 , 对儿科疾病的 诊治颇有见地 。

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 外 因素引起 的一种具有 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 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 , 其中婴儿湿疹及儿童期湿疹 占较大的 比列。此病近年来在婴幼儿发病 中有逐渐上升趋势 , 而且易成慢性反复发作 。尤其体胖婴儿多发, 皮损多 分布于头面等部位 , 严重者可侵延颈部 、 肩胛部 , 甚至 遍及全身。余有幸跟随董师学 习, 耳闻 目染老师诊治 ,'bJ L湿疹的经验 , 现 就学 习体会略作介绍 , 以冀 临证 学 习。 1病 因病机 本病之发生 , 古今医家均认为内、 外因兼有之。内 因主要与体质 、 情志、 腑脏功能失调有关 ; 外 因主要与 外感风、 湿、 热邪及饮食不当相关。而A,J L湿疹在中医 古代文献早有认识 , 如 《 外科正宗》 记 载: “ 儿生胎 中, 母食五辛 , 父餐 炙J 博遗热与儿 , 生后 头面遍身发 为奶 癣 , 流脂成片 , 睡卧不安 , 瘙痒不绝。 ” 《 医宗金鉴》 认 为 其病机“ 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 。《 医宗金鉴 · 外科心 法要诀》 记载: “ 胎敛疮, 此症生婴儿头顶, 或生眉端, 又名乳癣 , 痒起 白屑, 形如癣疥 , 由胎中血热 , 落草受风 缠绵 , 此系干敛 , 有误用烫洗 , 皮肤起粟 , 搔痒无度 , 黄 水浸淫 , 延及遍 身, 即成湿敛。

” 小儿湿疹 主要原 因在 于孕母在孕期恣意饮食, 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 遗热于胎儿 , 生后复感风热 ; 或sb J L饮食不洁, 伤及脾 收稿 日期 : 2013 —10 — 02 作者 简介 : 沈达( 1982 一) , 男, 主治 医师, 浙江 中医药大学 中医儿科 学专 业在 职研究生 。 修 回 日期 : 2013 —10 — 30 胃, 致使脾失健运 , 湿热 内蕴 , 又兼外受风邪 , 内外两邪 相搏 , 浸淫血脉 , 内不得疏泄 , 外不得透达 , 郁于肌肤腠 理之间 , 故皮肤疹出色红瘙痒或津水流溢。 2临证体会 2. 1苦寒之品, 中病递减 由于湿疹的主要原因为湿热所致 , 故治疗早期多 以清热解毒化湿为主, 如黄连解毒汤、 五味消毒饮 、 苦 参、 羚羊角等苦寒之品常被选用 , 而且有是症用是药 , 又不得不用。但须做到选药精练 , 中病递减 , 还可适当 选加护 胃之品, 则祛邪扶正 , 与病有益, 与人无碍 。如 董师每遇湿疹患儿 , 湿热并重 , 正气未伤者常先用黄连 解毒汤治之 , 一旦 病情缓解 , 即会减去栀子 、 黄芩、 黄 柏、 黄连之类苦寒直折之 品。

以防栀 子甚 泻三焦 ; 黄 芩 、 黄连 、 黄柏苦燥伤 胃。并酌加薏苡仁、 茯苓 、 麦芽等 护 胃之品。正是病退一分则药减一分 , 邪去则正盛。 2. 2调畅气机 , 悦脾胜湿 湿为阴邪 , 其性黏腻涩滞 , 容易阻遏气机 , 日久尤 能耗伤阳气。小儿湿疹多由“ 湿因气而不化, 气因湿 而不行” 所致。故调治 湿疹酌情加入调畅气机 , 轻宣 透解之品使肺气得宣 , 肝气得疏 , 脾气得升 , 则三焦气 机得 以通 畅, 湿邪能 消, 脾 气常悦 。如 毛某 某 , 男 , 1 岁 , 首诊皮疹数 发, 头皮躯 干发痒 , 奇 痒不安 , 夜寐不 宁, 舌红苔黄 。董师拟北沙参 、 淡竹 叶、 生甘草 、 金银 花 、 灯芯草、 钩藤 、 茯苓 、 蝉蜕、 石斛 , 7 帖。复诊时头痒 减少 , 夜寐得安 , 舌红苔 白, 再予杭菊 、 金银花、 蝉蜕、 佩 兰 、 藿香 、 防风 、 薏苡仁 、 炒谷芽、 陈皮 、 淡竹叶 7 帖。后 病情 明显 好转。此 中金银 花、 灯芯草、 钩藤、 蝉蜕 、 菊 花、 防风之类, 皆为轻宣透解, 疏肝理气之品, 使肝和、 脾悦 、 气顺 、 邪解。 2. 3甘淡渗利 , 性平护 胃 湿疹病 程既长 , 清 热利 湿又为常法 , 为免久服伤 胃, 宜选甘淡渗利之品 , 如土茯苓 、 川 I 革薜 、 薏苡仁 、 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