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述初真的把养土花猪当成了一项事业在做,当初不支持的父母也逐渐谅解了他,搬到了猪场同住,还在猪场外种植了一大片土花猪爱吃的青菜。受到鼓舞的李述初对土花猪未来的市场销售更加雄心勃勃。
李述初:这个品牌打出来应该有市场,土鸡、土鱼、土鸡蛋现在有人吃,有人想买,我想弄个土猪出来,应该有人要。
两年时间,李述初把近百万的积蓄全都花在了建猪场,扩大猪群。他觉得土花猪一上市肯定能一炮打响。可是2005年,第一批土花猪出栏之后,根本就卖不出去,消费者不喜欢,经销商也不认可。
李述初:他说你那个猪你不要钱我也不要了,我说怎么回事?他说拉到广东以后人家都是看我这是母猪都不要,都从市场里面都赶到外面,不远处的塘里面去,说这个猪能吃,吃不得的,所以当时我就挺惨的。
李述初有点懵了。而更让李述初难堪的是,猪场的工人们提出了集体辞职,理由是他们已经半年没有领过薪水了。有的工人临走的时候甚至还反过来劝李述初,不要再养土花猪了,养了也卖不掉的。一时间,李述初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6年的春节是李述初毕生难忘的。别人家热热闹闹欢聚在一起,李述初却一直守在自己的猪场里。猪场里的猪一天只能吃两顿野菜、稻草,全都饿得嗷嗷直叫。看到李述初推着吃的上来以后,它们叫得越发起劲了,但是他能做的只是把车里最后一点吃的都刮下来,让小猪舔干净。
李述初:我晚上睡两个小时就睡不着了,不知道第二天就拿什么东西来喂这些猪。当时心情挺难过的,春节初一,我就流泪了,我一个人那时在流泪,我想这个当时挺伤心的,看到这些猪我就心痛,因为不知道第二天它们有没有东西吃,能不能活住命了。
为了能让猪场继续维持下去,昔日风光的李述初不得不去向朋友、邻居借钱周转。
李述初:如果说正常吃的话每一天要4元钱一头的猪,那么要吃6000元钱,而我一个月都借不到6000元钱。最后那一个月下来只借了30多元钱。
记者:你们为什么不借钱给他?
朋友喻春平:他就是盲目的那个时候,比较盲目。
记者:你们觉得他是盲目的。
朋友喻春平:嗯。
流沙河社区居民刘辉程:要是他不去搞猪场的话,他就这一辈子有了这个饭店,房子起好了,崽也大了,村里的看法就是说这一辈子都可以高枕无忧了,过日子没一点问题了。他这样亏了的话,有人就笑他了,他说这个人是扶不起来的。
流沙河社区居民刘辉程:那种猪的话,一般就是养殖的时间比较长,然后就是它一般都喂不到很大,卖起来就划不来,不合算。
2003年,李述初在深山中的村子里找到了当时湖南省仅存的7头种公猪,并开始扩大繁育。2005年,他养殖的第一批土花猪出栏了,可是市场出乎意料地冷淡,谁也不相信这种消失了20年的土花猪居然又出现了。而且,土花猪偏肥的肉质让吃惯了瘦肉的人们也不愿问津。帮李述初去广州试销过一次的生猪经销商更是直接否定了土花猪的市场前景。
经销商王桂初:亏了钱,没人要,到那边。嫌是黑猪肉,母猪肉,没人要。肥肉多,皮子厚。
消费者不喜欢,经销商不认可,好不容易脱离了濒临灭绝的困难,土花猪又陷入了卖不出去的市场困境,李述初的养猪事业看起来前途渺茫。可是2009年,就是这种已经被淘汰的,在市场上无人问津的土花猪每天有人排队抢购,专卖店多达28家。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李述初是如何做到呢?
李述初是土生土长的宁乡县流沙河镇人,80年代末,他是当地第一个靠开沙场致富的人。1996年,当别人都跟风开沙场的时候,李述初却转行干起了餐饮。因为地址选在过往车辆很多的地方,餐馆生意十分红火,李述初很快成了当地的名人。
流沙河镇洪塘村村民喻建平:算有钱了,首富谈不起,在流沙河也算有名字的。
李述初:当时我心里面很充实,很阳光,就是说年纪轻轻的,二十多岁赚了那么四五十万,当时在我们流沙河是一个大富翁,可以说是。
李述初因为看得准,会赚钱成了流沙河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他待人依然随和开朗。除了过往的客人,邻居们也都喜欢光顾这里,到现在都还记得李述初当初开店时的情形。
邻居刘菊霞:什么事都做得很周到,很仔细,然后很细心,无论对客人还是对这些邻居,小心翼翼的总是,很怕说错什么话,不想得罪人的那一种性格。
2002年底,因为生意很好,李述初决定扩大餐馆规模。在此之前,他先去了省会长沙考察餐饮行业的情况。可就在李述初从长沙回来以后,他竟然出人意料地将年赚十几万的餐馆卖了,要去养土花猪。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引起了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
母亲喻斐嫦:他爸一个回复,他就说你开猪场也要得,喂猪也要得,我就不理你了。
记者:就是说他开猪场,你们就不管他了?
母亲喻斐嫦:他就不管了。
朋友喻春平:他是一意孤行,听说要去养猪,那个时候猪价不好,他要去养,我们反正支持他的人比较少。
父母反对,朋友不支持,妻子更是三个月都没有和李述初说过一句话。尽管李述初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可是一向随和的他这次却显得相当固执。
李述初:这个花猪都不养,就是什么,就是一坨金子埋在泥巴里面。你埋在泥巴里面,天天踩着过不知道。
弟弟李述平: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个样子,反正他说一定要干下去。
李述初到底看中了土花猪的什么?为什么要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执意养殖这种已经被淘汰的土花猪呢?原来那趟长沙之行,一个朋友请李述初吃了顿饭。
李述初:我们点菜的时候向我们推荐一个烤乳猪,他说这个烤乳猪就是用流沙河土花猪做的这个烤乳猪,结果拿上来一看就不是我们流沙河的土花猪,因为它这个嘴长长的,就是个洋猪。
别人拿杂交猪来假冒土花猪,如果是真的土花猪一定有市场。李述初觉得养殖土花猪是有市场前景的。
李述初:当时我就在考虑这个事情,是不是我们这个当地的这个产品,人家打我们的牌,我们自己不怎么知道这个东西。
为了寻找已经绝迹的土花猪,李述初开始带着帮手成天在偏僻的村子里出没。2003年,在深山中一个连公路都没有的小村子里,李述初终于找到了7头种公猪。因为交通不便,李述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们运出来。
李述初:我们去拉一条猪下来,就是怎么,它这个路很窄的,像爬楼梯一样的爬上去,然后把那头猪慢慢的把绳子捆绑,四五个人才能把它放下来,抬下来。一头肥猪只卖到三四百元钱,我们搞一头这样的公猪出来花了1000多元钱有时候,人家都是开玩笑笑我,你这个人脑子有毛病,买公猪养。
湖南省畜牧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当时根据调查,我们省里头,全省这个宁乡猪只有三头公猪了,最开始的时候。那么后来从深山老林里再去找,找来了几头,最后我们李总,从深山老林找回来的这个公猪以后,也只有7头。
找到了湖南省仅存的7头种公猪和50头母猪,李述初又请来了有经验的工人,虚心向他们请教土花猪的喂养方法。从2003年到2005年,土花猪的数量从7头快速发展到了15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