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蒙焕林,
刚到昭平县樟木林镇陶陂村不久他就发现,在这个不算大的村子里
居然有100余亩内涝田,
并且基本无法种植
常规农作物,
所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技术人员正在了解莲藕的种植情况。
为解决内涝田荒废这一难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为贫困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蒙焕林联想到了贵港老家的种藕模式。但是另一个难题又来了,模式可以借鉴,但是种植技术和产销要怎么办呢?蒙焕林几经了解后发现:在邻镇就有发展双季莲藕种植的好榜样可以去学习。于是,他和村支书、村主任隔三岔五就到别人的藕田去观摩取经,细心向技术人员请教种藕技术。
宝鹿村金银花种植基地。
今年3月底,蒙焕林组织村里的陶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内涝田进行浅水双季富硒莲藕+鱼类的生态循环套养项目实验,利用陶陂村土地硒含量高的特点来发展特色莲藕的种植,在藕田中同时套养泥鳅,共试验种养了近20亩内涝田。一有时间,蒙焕林就钻进试验田里,他还会喜滋滋地告诉过往村民:“这就是我们的扶贫款!”
第一书记走访慰问贫困户。
像蒙焕林这样今天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致富寻出路,明天忙碌在田间地头为脱贫找点子的贫困村第一书记还有很多。他们肩上承载着贫困户沉甸甸的希望。
微心愿的认领让宝鹿村的孩子圆了微梦想。
8月采藕的季节到了,樟木林镇陶陂村的藕也成熟了。8月12日,蒙焕林特意采挖了他们的实验藕样本送到市质量检验所进行硒含量的检测。村主任李伟国也已经打听好了莲藕的市场价格,按照亩产4000斤,1.7元/斤的批发价计算,这20亩藕田能带来近14万元的收入,除去成本还能有近5万元的利润。虽然陶陂村的莲藕还没有正式采挖,但是村里很多村民都已经开始咨询他们下一季莲藕的种植计划。
陶陂村第一书记正在向记者展示刚挖出来的莲藕。
陶陂村的莲藕丰收了,蒙焕林希望通过浅水双季富硒莲藕+鱼类的生态循环套养项目的带动,能让村民发展更多的内生创收致富路子,变输血为自己造血,真正的脱贫致富。
作为开展服务精准扶贫攻坚和助推“美丽贺州”建设工作的一支大部队,贺州市从各级各部门选派优秀干部近2000人到三县两区(管理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实现了707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同时保证267个贫困村进驻2-3名工作队员(其中每个贫困村1名第一书记),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干部保证。
刚开始的宝鹿村进村路十分坑洼。
去年10月,钟山县花山瑶族乡宝鹿村的贫困村第一书记韦昌平了解到一个信息——平桂管理区公会镇有一个金银花种植基地,而宝鹿村山地资源丰富,也非常适合种植金银花。于是,韦昌平马上组织村民到基地去参观学习,尽管当天下了整整一天的小雨,但是村民的热情却非常高涨,主动询问种植技术和经验。回到村里,韦昌平马上组织村民说干就干,上山开荒种起了金银花。
第一书记韦昌平工作中被大雨淋湿。
韦昌平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记者,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时,他经常天刚微亮就开始做入户调查,时间久了连村民的狗见了他都不再叫了。
村民集体开山修路。
在村里和村民一起开荒种地,开山修路,发展产业创收,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半年的时间,在贫困村的基层工作中,韦昌平有着许多感慨,他觉得一个村子贫困是有原因的,除了山高路远等自然条件外,思想上的贫困才是最可怕的;扶贫不能光靠一时的热情,而是要用脑袋去思考,有时候还要和自然环境斗智斗勇。
陶陂村村民正在打扫新建成的村道。
宝鹿村的路修好了,金银花也开花了,韦昌平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路上越干越起劲,看着村民拔除思想的穷根,不再想着等靠要,而是积极主动地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创收,他觉得这大半年的忙碌辛苦的价值是无限大的。
临采访结束时,
韦昌平略带感伤地说:
“在村里工作唯一的遗憾是
缺失了许多女儿成长的点滴,
但是我也明白作为贫困村的第一书记,
压在肩上的责任,
落在心里的使命是什么。”
柠檬姐希望,
每一名“第一书记”都能像马向阳同志一样,
俯下身子踏踏实实跟
“农哥们”“农姐们”
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惊喜,
使我们的基层工作焕发新的光彩。
记者:叶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