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郭贞卿先生的3个治疗脾胃病以及2个治疗眼疾的经验方。

1. 楂通莱苏饮

饮食过度,恣啖酒肉油腻,或脾胃伤损,稍多纳入,则停饮留食,可谓之积。

《医学心悟》说:“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此方主要治疗饮食停滞,气机不畅所致之以气胀为主的腹胀,症见嗳气,腹胀,叩之如鼓响,舌苔腻或腐。

方剂组成:山楂30克,通草6克,莱菔子18克,紫苏梗10克,广木香3克。水煎服。

加减法:大便干燥者,炒莱菔子可用至30克;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茯苓、蔻仁等;苔厚呃腐者,加炒焦麦芽、神曲;

饮食停滞者,加槟榔、枳实;胀而且痛者,加延胡索、厚朴、青木香;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槟榔、厚朴。

2. 健脾消胀汤

脾虚之胀,症见腹胀,按之中空无物,矢气或嗳气后较为轻松,食飲不振,倦怠无力,舌淡苔薄,口中无味,精神抑郁,时呃腐,多见于体质较差或老年人生气或伤食之后。

方剂组成:白术15克,茯苓12克,薏苡仁15克,甘草5克,官桂9克,枳壳10克,党参15克,山药15克,神曲10克,车前仁10克,莱菔子10克。水煎服。

脾胃虚弱之人,怒郁伤肝,肝气不舒犯脾,或略为多食,及不易消化之物后,所致腹胀不思食。

治疗此症,要以健脾理气为主,略佐消导,而单从疏肝理气及消导着手,很难见效,且益致伤损脾胃。

加减法:血虚者,加当归、白芍;气虚下陷者,加黄芪、升麻;脘闷者,加薄荷梗、香附;伤食者,加焦三仙。

3. 檀香汤

肝气犯胃而致呃气,胃脘胀痛,干呕,胁肋不舒,舌苔腻或白或薄黄,口苦,脉弦,心烦。

可用檀香汤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丹参20克,檀香6克,延胡10克,金铃炭10克,白芍12克,甘草3克,砂仁6克,良姜10克,广木香4.5克,官桂10克。水煎服。

加减法:口苦,呕吐者,加竹茹、黄连;肠鸣,腹痛且泻者,加陈皮、白术、防风;泛吐酸水,时时嘈杂者,加煅瓦楞子或左金丸,以平肝和胃。

4. 猪苓止泪汤

眼睑红烂,流泪不止,舌质红,苔黄,口渴,脉数等。

此病现代医学称为睑缘炎,中医称为睑弦赤烂,俗称红眼边。

此症以热与湿毒相搏,停于眼睑为多,可用此方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猪苓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滑石18克,木贼10克,玄参12克,白芷10克,菊花10克,阿胶(烊化)10克,大黄6克(酒泡后下)。水煎服。

加减法:炎症明显,红赤较甚者,加蒲公英;糜烂、红久不愈者,加白蔹;畏光较著者,加山栀、青葙子、野菊花。

5. 地竹润目汤

眼目中自觉干涩,且痒,揉拭则略好,停后又痒涩,且愈揉愈干涩。平时并无红赤现象,亦无其它明显痛苦,此乃血虚风邪乘之,可用地竹润目汤,补肝肾之阴,祛风邪,润目止痒。

方剂组成:熟地20克,生地15克,玉竹18克,石斛12克,夜明砂10克,桑叶10克,黑芝麻30克。水煎服。

加减法:痒甚者,加刺蒺藜、花椒、防风;有轻微红赤者,加当归、红花;苔腻者,加猪苓、茯苓、车前草;

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当归,首乌、阿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