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童,阿姨来看你了。”一声呼唤,一个小男孩蹦蹦跳跳地从房间里跑出来。看着如今活泼开朗的童童,“德清嫂”胡连萍感慨万千:“刚开始,都不理我,陌生人一碰就大叫。”

在胡连萍持续不断地关心爱护下,童童逐渐走出父母离异带来的阴影,渐渐地活泼开朗起来,也愿意主动和同龄小伙伴们互动。“有一次他还主动给村里老人送了礼物,我们看到后又感动又惊喜。”胡连萍欣慰地说道。

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结合工作谈枫桥经验_枫桥经验观后感怎么写

胡连萍只是众多“德清嫂”的一员。2012年,一出以德清当地女性道德模范为原型的现代越剧大戏《德清嫂》,在国家大剧院一炮走红,“德清嫂”自此被越叫越响。10年来,“德清嫂”将“德文化”基因有效融入多元纠纷化解、志愿服务、弱势群体帮扶等法治化工程,在法度、尺度、温度中找准工作微切口,用大爱诠释平安法治的力量,用行动书写新时代最美“枫”景。

结合工作谈枫桥经验_枫桥经验观后感怎么写_枫桥经验心得体会

2019年,“德清嫂”调解工作室成立并入驻德清县社会治理中心。2020年,姚惠文从社区书记的岗位上退休,机缘巧合之下,她受邀成为“德清嫂”调解工作室的一名专职调解员,并成为“德清嫂”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大家总是亲切地称呼她为“姚大姐”。日前,司法部表彰999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姚惠文榜上有名。

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枫桥经验观后感怎么写_结合工作谈枫桥经验

退而不休解民忧。在基层服务20多年的经历让姚惠文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她犹如“庖丁解牛”,总能清楚地看见问题的关键,寻找合适的解决之道,一些“跨年”纠纷也终于尘埃落定。

在德清县社会治理中心“德清嫂”调解工作室做专职调解员3年多来,姚惠文的案头已经积累了几百份调解协议书。对姚惠文来说,每一份协议书都是当事人的面孔:或刚进入调解室时的怒气冲冲,或多年欠款催讨不成的一脸愁容,都会变成圆满解决后的微笑。

人头熟、情况明是“德清嫂”的先天优势。“周边谁家发生矛盾、谁家有困难,都逃不出‘德清嫂’的眼睛。”沈银妹也是一名“德清嫂”,她说,自从加入调解队,她就把别人的“闲事”当成自己的事,常常借着参与平安宣传、送戏下乡、巡防等活动契机,主动找群众“唠一唠”,对群众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

“哪怕是1元钱的纠纷,我们也要管。”姚惠文说,“无论大案小案,对当事人来说都不是小事儿,背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乎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浙江天阁律师事务所律师梅瑗瑗为12名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帮他们成功讨薪;退休法官沈晓忠顺利调处一起诉前引调的亡人交通事故纠纷,让逝者安息;晨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李东宁让一对携手30年却因琐事“蒙尘”的夫妻重归于好……更多“德清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大显身手。

不久前,上柏村(社区)村民老陈因为一棵树的去留,和邻居老王争得面红耳赤 — —老王院子里的这棵树遮挡了老陈家的光线。好在,村里的“德清嫂·闲事婆和事佬”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朱煜芬、郭英及时出现,从中调和,老王答应按时修剪树木,纠纷成功化解。

“村里的矛盾纠纷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激化,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将矛盾‘小火苗’掐灭在萌芽阶段。”郭英说。

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枫桥经验观后感怎么写_结合工作谈枫桥经验

在德清,像这样把调解工作室设在村里的并不鲜见。“德清嫂·阜溪好婆婆”龙胜村工作室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主线,打通调解“最后一公里”;钟管镇的钟管村“管家婆”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室,专门调解村民的大事小情……截至目前,全县已设立14个“德清嫂”特色调解站点,组建185支镇村“德清嫂”服务队。

大多数矛盾在村里的调解室就能解决,可遇上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怎么办?“当村(社区)级调解不成功时,由镇(街道)组织二次调解。”德清县社会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在“德清嫂”调解工作室推行上门问诊、村社门诊、镇街会诊、专家坐诊的“四步诊疗”矛盾化解模式,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从2022年起,德清县、镇级“德清嫂”调解工作室每季至少开展一次下基层“固定解纷日”活动,下沉到村民小组、小区楼道等更小单元,开展预防、排摸、宣传、调解等工作。

近年来,“德清嫂”人民调解团队年均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协议金额超千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先后获评“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工作室”“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浙江省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品牌工作室”等称号。2023年,“德清嫂”调解品牌还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永久入驻浙江省“枫桥经验”陈列馆。

结合工作谈枫桥经验_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枫桥经验观后感怎么写

枫桥经验观后感怎么写_结合工作谈枫桥经验_枫桥经验心得体会

枫桥经验心得体会_枫桥经验观后感怎么写_结合工作谈枫桥经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