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课堂结构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一段精巧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熊熊的智慧之火,牢牢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课堂教学不像语文课堂教学那样富有诗情画意,不像机械加工类专业那样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尤其对于没有加参加过实训的新生来讲,通常是头脑一片空白,不知云云。另外,中职的学生大部份学习比较被动,学习态度消极,没有很强的内驱力。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求要专业课教师掌握各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其由“要我学”变“我要学”。通过多年的会计专业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下面几种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 开门见山,揭示新课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例如本人在讲“借贷记账法”这节课时就开门见山地讲:作为会计记账就要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记账方法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又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而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我国企业应采用借贷记账法。下面我们就“为什么使用借贷记账法”以及“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进行学习。

二、 复习旧知,揭示新课

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入课程的方式。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尝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考力。“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并自然过渡。

教学过程中,一般为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它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

如本人在讲授《基础会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时,是这样导入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大家还记得其处理程序有哪几个步骤吗?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项新的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大家来分析它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又如本人在讲授《企业财务会计》的内容“无形资产减值”时,是这样对学生讲的: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哪些资产的减值呢?(有固定资产、存货、应收款项等)这些资产的减值又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无形资产的减值”,看看它与以上资产的减值又有何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呢?

三、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式导入,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这种导入方式是利用上课头几分钟的最佳时机,通过设疑、制造悬念,创设问题,以奇特的形式设置悬念,使学生的大脑产生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问题导入到新课之中。这犹如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得到解答不可的感觉,很快进入角色。但设凝布阵要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凝可设,自然合理,切不可为凝而设,故弄玄虚。老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揭示新课。

如本人在讲《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坏账、坏账准备”时这样导入:运用案例:某公司商品销售额迅速增长,便利润反而严重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特别想知道其中原因,注意力就集中啦。这时教师委委道来:目前是买方市场,批量销售商品要完全做到款到再发货是不可能的,这种状态下欠款是在所难免的,就形成了应收账款,应收的款项有可能收不回来,就变成了“坏账”。那么“坏账”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如何进行处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坏账和坏账准备”。

四、 直观演示,提供形象

直观演示是指老师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寻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因为实物、标本、教具(挂图、模型、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比形象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直观演示对于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增强感知,更有直接作用。例如在会计技能操作——点钞课堂中,给学生放映“点钞技能展示”的视频。学生观看了各种各样的点钞技能方法后,对点钞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再给学生演示点钞的方法。

五、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故事导入法是指通过寓言、典故或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例如在讲授“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时,个人借用《水浒传》中的两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小情节:武大郎卖烧饼和郓哥卖翠梨的故事。具体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大家都看过《水浒传》吧,还记得里面的武大郎吗?”停顿片刻,这时候发现课堂中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从而再设问“那还记得武大郎的好朋友郓哥吗?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个他们俩的故事。”武大郎靠卖烧饼为生,而郓哥以卖翠梨为生,他们两个经常结伴而行,一起上街做买卖,武大郎这个人比较仔细,他对自己卖的烧饼每天都要记账,他会记,我今天做了多少烧饼,卖出了几个烧饼,还剩下几个烧饼;而郓哥正好相反,他喜欢做事简单,他平时不怎么记账,就只记从批发商那里进了多少的翠梨,然后等到一个月结束后,数一数还剩下几个,然后通过计算他就知道这个月卖出了多少的翠梨“。停顿,环视,设问:大家在听了这个故事后,觉得武大郎和郓哥在记账方面有什么不同吗?然后点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个人觉得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提了起来,再通过追加的提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归纳,很快就能进入这节课的主题并且能形象的掌握两种盘存制度的一些理论知识。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新课的艺术性方法并不仅只本文这些,具体选择时要因内容而异,要追求扎实有效,要将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争取做到让每节课的导入语幽默一点,所引入的话题轻松一点,课堂探究学习的气氛活跃一点,最终达到会计专业课象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得好学、乐学、学业有成,循序渐进的打造高效的会计专业课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