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经验怎么写_心得经验分享_经验心得6

我的女儿问问出生于2012年12月,现在五岁半。第一次当妈的人都一样,代表着育儿的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可能是在试错。而孩子只长大一次,我们永远无法知道重新来过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如果我曾在某个时间换一种教育方式,她现在会有什么不同;但我知道,如果我现在换一种方式,她将来一定会不同。

所以我生下她后的第一件事,先把我自己作为参考样本,努力回忆我自己童年的喜怒哀乐产生的原因,还有我童年的哪些事,对今天的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至少可以先在问问身上做好这些事。

我思考后的第一个惊人结论——童年养成的习惯,给整个人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决定性的。

如果以时间作为坐标横轴,每天的习惯好坏按分值高低作为纵轴,对时间轴进行积分的话,最终的面积结果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总量,你会发现,与他人一点点习惯上的小差距,在岁月的作用下,成就的面积差距是如此的巨大。

教育界有句话我特别认同:播种动机,可以改变行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培育人格;播种人格,可以掌握命运。

所以我在育儿上的一个深刻认知是: ​我要帮助问问播种终身有益的习惯。

于是在问问五岁的时候,我认为时机到了,为趁早月度计划大表设计了习惯跟踪器表格,叫做HABBIT TRACKER。这个表颜色活泼,纸张大而厚,张贴在我家门上。表的左侧栏目写着问问每天要做的事,右侧对应日期,每天在事项后打勾。打勾这个动作一定要由她亲手完成,我希望当她五岁的时候,就把完成的满足感深刻的印在人生的最初记忆里。

有了这样每月一张的HABBIT TRACKER,问问就获得了可视的人生时间坐标横轴,而纵轴上的项目将积累出她兴趣与能力的主要组织方向。这些项目需要我来参与引导和选择。当时间足够长,比如说以一年为单位,我就可以通过比对问问打勾过的项目的总时间和问问整体能力提升变化的结果,来了解她的天赋和方向。

当然,为了示范和参与,我也在HABBIT TRACKER上做任务打勾,而且每天诚实讲解我做了什么,做了多久,然后兴奋的宣布打勾这件事,让问问看到我以此为乐,为此自豪。我很高兴的是,问问从一开始就喜欢打勾,这里面也许有遗传的原因,但我相信,天长日久,“时间看得见”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说,会比在我们成年人身上体现得更深刻。

心得经验怎么写_经验心得6_心得经验分享

对于女孩,破除性别的限制,就是破除了更多选择的限制。

有了HABBIT TRACKER当然好,那应该挑选什么样的项目来进入孩子的日常呢?

我特感谢我爸妈的一点,就是从小他们并没对我提过类似“女孩子做这个工作太累”或是“女孩子找个安稳的工作就可以”或是“女孩子要早点结婚”这样的要求。所以长大后的我省去了很多破除性别自我心理障碍的成本。

意识到之后,我和问问的交流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三岁时,问问回家告诉我:“男孩子是要穿蓝色衣服的,不穿裙子的,女孩子是穿粉色衣服的,女孩子穿裙子。”我就很认真的告诉她:“问问,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可以穿所有颜色的衣服,只要自己喜欢穿。男孩子也可以穿裙子。”这个谈话之后,问问会开始告诉我她早上要穿黑色衣服上幼儿园,在那之前,她是一个爱穿粉红的小女孩。我之前以为是她天性喜欢粉红,后来才明白是她受到了这类传播的影响,认为她自己是小女孩应该穿粉红色。我内心暗暗对这种影响表示震惊,想起波伏娃的那句话:“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

所以在选择问问习惯培养和学习的项目时,第一个出发点是去性别。女孩子不是只适合学习画画、跳舞、弹琴,不是一定玩娃娃,过家家,她也可以喜欢玩恐龙、星球和机器人,只要她是人类的一员,就可以学一切人类表示了兴趣的东西。

还有一点,就是一定一定要把体育锻炼和参与比赛作为日常习惯来培养,这是一生的巨大财富。我自己小学时候身体白又软,上中学以后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成了一个体育爱好者,这些基础与体能上升带给我的自信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因此我把跆拳道,游泳,足球项目都给问问选,她选了我就鼓励她参加,体验这些体育活动的快乐。让这些快乐也写入她童年的记忆。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并体验做选择和做决定的感觉。

在问问的HABBIT TRACKER表格上,最左侧的任务选项不是我来做全部的决定,问问也要参与决定。当我回忆小时候,我还能回忆起我自己做决定的那些时刻的快乐,和被父母强制选择的痛苦。每当问问选好一个项目,我会再追问她一句:“你决定了吗?这是你选的哦?”等到问问的回答:“我决定了。”

我希望未来的问问在做各种重要选择时,内心也会浮现出“我决定了。”这句话和它代表的意思。只有当她意识到是自己而不是在选择,才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真的是重要的人生一刻。

还有,我发现,我没法避免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好恶加入到给问问的训责引导之中。我发现,一些我认为不在目标内的事情,问问会认为也是重要的,每天应该完成的。比如问问为自己设立的任务包括每天学习辨认节奏卡。从我的角度,会认为这项技能和学习时间可有可无,但是问问自己很重视,每天完成后会非常快乐的打勾。

所以,让孩子来定义什么是快乐,因为人们的定义各不相同。作为我,只能定义我的快乐,不应该干预别人的。而人生真谛就是发现属于自己的快乐,然后追求它。

心得经验分享_心得经验怎么写_经验心得6

父母最擅长引导孩子的领域,恰恰正是自己擅长的领域。

问问的HABBIT TRACKER左侧项目里,有钢琴、节奏卡、学字母、学数字、画画、讲故事、游泳等等。当然,所有这些日常项目,都是为了培养微小积累的习惯,也都是因为我希望问问能从中发现天赋或兴趣。我本人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面对钢琴一筹莫展,需要钢琴老师上门来教学;每周末,问问也参加了画画班,她特别喜欢去。但她最喜欢我和她交流一起画,成果也最显著。在画画中,我认为问问已经体验到了心流时间,这种体验更是贯穿一生的财富。

经验心得6_心得经验怎么写_心得经验分享

我因此还思考了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才会是绝对既无保留又能根据孩子的情况的一对一教育。过去我们常说子承父业,看似传统,但却是效率最高的教育模式。父母最擅长引导孩子的领域,恰恰正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无论这个领域对于父母来说是不是有着“这行太苦了,孩子可不要和我干同一行”的想法,都有大概率让孩子显著高于平均水平。这种幼功一技之长给孩子带来的自信和胜任感,未来可以享用很久。所以我要把我擅长的画画教给她多一些,她也必定会进度得最快,这种兴趣和以后画画这个技能是否可以用来谋生,是否会辛苦,学艺术要画多少钱,没有什么关系。

必须投入的和孩子一起玩,不能敷衍。

我和叶先生在HABBITTRACKER左侧还有一项,叫做“陪问问”。父母言传身教当榜样是必须的,希望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想让孩子成为的人,自己先成为。这已经是真理了,不需赘述。但是一直当孩子的行为准绳,时刻注重规矩、成绩和礼貌,那真是太压抑了,这些是我关于童年的不好回忆。轮到我做父母,我认为父母除了认同教育者的角色,还要作为孩子成长的参与者和体验者。而且我有了问问以后更加发现,大人只是生得比较早,经历比较多,但是在看待世界的格局上,并不比孩子更优越。跟随孩子的目光重新打量,大人世界司空见惯的美丑、好快、阶层都会重组,和孩子一起参与和体验,对大人是有益的。

很多时候我们说陪孩子,如果不投入,都是假陪,孩子也知道你在假陪。所以一起玩的时候,要首先代入幼童时期的自己。孩子此刻正在玩的游戏,对她来说,就像你正在办的大事一样重要,因此无论你觉得游戏多幼稚,都尽量去进入自己小时候玩游戏的状态,一起投入体验游戏。

我会和问问用心地去捏一个橡皮泥,搭一组积木,过程中一起编个我们幻想的人物故事。我基本上每次用尽所有功力,玩到我们都要一起呵护那个橡皮泥和积木房子,怕弄坏了作品,觉得很宝贵。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是真正的好朋友,经历同样的故事,有同样的审美,互相懂得,心灵相通。

保持情绪稳定,让情绪稳定成为一个习惯。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还可以在HABBIT TRACKER的左侧默默的加上个项目:一个字,稳。

我回忆小时候,我家每逢大事有静气,每逢小事也有静气,其实我家就是静气本人。但是我爸太严厉,这样不好,我会觉得我爸对我一直不满意,造成我在家行动不舒展自如。

但是我后来创业了,这个静气继承下来就成了正面品质,所以我决定在我家沿用,但要改良成轻松舒展的元素。

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惊慌,不爱急,不压抑,不生气非常重要。所有事情都讲究氛围,家里更是。遇到事情,为孩子示范出一种遇事先面对后解决的反应惯性:“这个事情不是大事——让我想想怎么回事——我找到办法了。”

当孩子发脾气和失去耐心的时候,你的应对也很重要,因为你家的主流沟通基调会奠定她未来的与人沟通基调。父母也是人,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去HABBIT TRACKER那看一眼,“稳”。训练有意收敛惊慌,积极思考对策,能够有助于一个人基本面平静,成长为未来的领导者和决策者。

不过这个领导者和决策者是针对我自己的意愿而言的,我对问问的未来并没有非常具体的期待,我当然希望她一上来就能获得生而为人的尊严与自由,就能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当然这第一不现实,第二还取决于我的能力对她的保护和支撑,这个能力目标又反过来决定了我必须首先是一个情绪稳定并能控制局面的人。

可见,每一个孩子,包括曾经的我和现在的问问,对原生家庭都没得选,原生家庭是注定的,我们就是会从这里出发,带着好的不好的,在自己的成长中,甚至到下一代的成长中,才有机会去修正这一切。

重要的是,我们在每一天,每一点上都在有意去修正,渐渐接近目标。播种动机,可以改变行为;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培育人格;播种人格,可以掌握命运。

心得经验怎么写_经验心得6_心得经验分享

​​​​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