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思路确定后,为发展好十种林下经营模式,林业局抓住重点,下大力气,力推优势资源产业,以经济林培育、北药种植、森林养殖为主的经营模式努力在全局推广,形成推一项、成一项、富一方,带动全局职工发展林下经济。首先,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研讨会、动员会等形式,让职工充分认识到本地资源、地域和人力优势,看到发展致富产业的空间和前景,鼓舞职工创业干劲。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6次组成考察团,120人次到伊春、辽宁、吉林以及内蒙古等地学习外地发展致富的先进经验,聘请专家举办致富项目技术培训班,形成了党政同心、干部带头、职工参与的良好局面。其次,依托林业局96万公顷施业区中丰富的林下资源,通过职工承包经营、引进示范基地的方式,带动职工参与到全民创业中来,努力让职工建立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全局共分配承包林地面积64.2万公顷,有1953人参与林下经营承包,有1780人组成了130个联合体,联合经营林下产业项目,切实提高了全民创业能力。在致富项目的发展上,确定“六个方向”。一是推进经济林培育种植规模化发展。重点开展榛子林培育、野生蓝莓集约化经营和人工蓝莓、沙棘种植。今年种植蓝莓、蓝靛果忍冬2000亩,种植沙棘、花楸1万亩,野生蓝莓集约化经营1万亩,榛子林培育2万亩,预计到2015年,榛子林培育10万亩,种植沙棘、花楸5万亩,人工种植蓝莓、蓝靛果忍冬1万亩,野生蓝莓集约化经营10万亩。
二是推进野生药材保护和种植集约化发展。以适合大兴安岭生长的黄芪、苍术、防风、桔梗、五味子、赤芍、黄芩、柴胡、白藓皮等药材作为重点发展,打造兴安道地药材基地。截至目前,种植北药2.4万亩,野生药材集约化经营1.04万亩。到2015年,预计全局北药种植达到10万亩,野生药材集约化经营10万亩,建立道地药材种源基因库和GAP种植基地。三是推进野生动物驯养和森林养殖标准化发展。重点发展森林猪、狍子、牛、羊等养殖,采取野生放养与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式,养殖森林猪、狍子、牛羊30,560头(只)。扶持百头野猪、狍子养殖大户12个,改良草场2万亩种植紫花苜蓿。到2015年,养殖牛羊、森林猪、狍子存栏达到10万头以上。四是推进特色养殖业健康化发展。鼓励发展以冷水鱼类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养殖冷水鱼、河蟹、林蛙700万尾(只),到2015年达到千万尾。五是推进生态旅游业特色化发展。重点建设漂流、岩画考古、低空飞行、火山地热等项目,全力建设大兴安岭南部旅游度假区,实现年接待能力超万人,实现产值百万元。六是推进绿色食品采集业保护化发展。以发展蕨菜、四叶菜、黄花菜、老山芹种植和野生山野菜采集为主。目前人工种植山野菜面积达500亩,年采集山野菜500吨,预计到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七是推进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发展黑木耳、猴头、滑子菇等食用菌养殖基地为主,建设50万袋以上黑木耳养殖基地3个,10万袋以上15个,建成日产3万袋食用菌菌包厂1个,今年养殖食用菌300万袋,到2015年,食用菌养殖规模达到2000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