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豫东平原上呈现出多日少见的暖融天气。

正午时分,沐浴着初冬明媚的阳光,在宁陵县程楼乡郭楼村一座座整齐排列的黄瓜塑料温棚前,挤满了出售刚刚采摘的鲜嫩黄瓜的村民们,一个个忙碌着过磅装箱,装车外运。身临其境的驻该村第一书记吕宁,手指着正在忙活着的村民们说:“如今,我们郭楼村的温棚黄瓜是全县脱贫致富的葡萄、酥梨、花生等四大特色产业之一,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与电商平台的迅速拓展,全村依靠温棚黄瓜种植甩掉了穷帽子、过上了生活富裕的好日子,特色产业真正成为脱贫攻坚、增收致富的强大支撑!”

宁陵县林业局驻程楼乡郭楼村第一书记吕宁

宁陵县林业局驻程楼乡郭楼村第一书记吕宁

2015年10月22日,组织决定1978年4月出生、有本科文化、时年36岁的吕宁从该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岗位上,到本县程楼乡郭楼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组织的决定,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伟大的脱贫攻坚活动履职尽责。他当即表示:“第一书记就要把脱贫攻坚当作第一要务,努力当好真正的村民,干出一流的业绩,村民脱贫我光荣,村民不富不返岗!”

屈指算起,吕宁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已5年有余。期间,他践行使命担当、落实誓言承诺的行动如何?近日,报道组一行来到宁陵县程楼乡郭楼村,“零距离”耳濡目染了作为该村5年驻村第一书记的吕宁,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与共产党员,携手广大村民们艰苦奋斗、脱贫攻坚、真抓实干、勤劳致富的曲折经历与生动场景,采撷了许多关于吕宁“当好村里人、心想村里事、致力村民富”的动人故事。

郭楼村党群服务中心

郭楼村党群服务中心

党建引领,让鲜红党旗在精准扶贫中高高飘扬

“郭楼村位于宁陵县程楼乡东南2.5公里处,有896户3001人,耕地面积2341亩,属于重点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356人。截至目前已全部脱贫。”吕宁谈起村里的脱贫攻坚情况,如数家珍般的讲述着,脸庞上溢满胜利的喜悦。

“村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驻村伊始,吕宁十分注重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夯实党建根基,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他从抓好开展“主题党日”、“两学一做”等活动入手,组织村“两委”班子与共产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等主要内容,突出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突出党性素质锻炼,并根据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确定“主题党日”的活动主题和具体方式,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激发全村广大共产党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使其在帮扶贫困户的具体工作中做好标杆、当好榜样、乐于奉献,以带头脱贫致富、“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实际行动,启发教育村民们树立“不等不靠、致富光荣”的新观念,在全村形成“人人找脱贫门路、户户上致富项目”的创业新风尚。

旺农种植合作社黄瓜收购点

旺农种植合作社黄瓜收购点

“责任到人,帮扶脱贫。”吕宁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根据该村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31名党员干部帮扶172户贫困户。吕宁率先垂范,一人分包6户贫困户。45岁的孙安奇,家中的3个孩子都在读书,属因学致贫户。根据其本人的身体状况,吕宁为其安排了月薪400元的林业护林员岗位,并帮助他筹集资金、建起占地1.5亩的黄瓜温室大棚,还请来村里有种植黄瓜温室大棚技术的致富能手,为其传授温室大棚黄瓜种植技术,使其靠种植温室大棚黄瓜,年纯收入达6万多元。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逐步好转,使孙安奇的女儿顺利考入了河南科技学院,其余的两个孩子也正在该县初中、高中读书。贫困户孙安奇已于2017年顺利致富脱贫。

旺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伟

旺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伟

“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改造村中落后面貌”。吕宁认为这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自己应该首先抓紧做好的大事。为此,他积极主动地跑项目、筹资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工作措施,逐项逐件的推进落实,使郭楼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三年来,新修道路13公里,其中通村道路7公里、通组道路3.5公里、通户道路2.5公里;新建1所党群服务中心、面积240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一处、面积1500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卫生室一所、面积120平方米;新建村级公园1处、新装路灯450盏;覆盖全村61户贫困户的光伏发电项目已产生脱贫效果,为贫困户发放分红11.5万余元;投资45万元的扶贫车间已投入使用,带动了12名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等。如今,郭楼村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村容村貌美化亮丽,扶贫产业蒸蒸日上,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咱们村里现在真好,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广场上跳舞的、健身的、出来散步的,就像赶集会一样热闹!”村民老郭高兴地说道:“我们脱贫户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啦!”

项目落地,让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强力支撑

“依赖传统农业过温饱生活,不敢尝试种植经济作物脱贫致富,是阻碍郭楼村贫困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瓶颈’”。吕宁认为,宁陵是典型的农业县,如何引导村民们“土里刨金”、依靠特色种植彻底摆脱贫困,这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驻村第一书记吕宁的“心病”。

“目标明确,说干就干”。吕宁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去邻乡学习、跑邻县取经,到山东寿光实际查看与筛选能够迅速实现全村脱贫致富的优良经济作物和水果黄瓜品种,回村后即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介绍外地靠特色规模种植精准扶贫的新鲜经验,鼓励大家科学种植经济作物,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为了把特色种植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吕宁还请来了县里的农业专家为村民们授课,在他与村干部们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终于迈出了发展特色种植的新步伐,从开始的蔬菜种植小打小闹,发展到如今的温室黄瓜大棚88座、占地面积150多亩。同时,该村还发展花生800余亩、大蒜500多亩、芍药等药材20多亩,使特色种植成为郭楼村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

黄瓜大棚

黄瓜大棚

至今村民们还清楚的记得:吕宁驻村时的2015年秋天,郭楼村种植黄瓜温室大棚有43个,占地面积70多亩,由于规模较小、销售路少,只能靠本地商贩来收购销售,经常出现“卖瓜难” 的问题。目前,在吕宁的积极帮助扶持下,黄瓜温室大棚与面积比过去增长一倍,其中仅贫困户就建有黄瓜温室大棚11个,全村人通过电商平台,把郭楼村的温室黄瓜卖到北京、西安、郑州等地,平时旺季价格3元一斤,春节前后、蔬菜淡季每斤可卖4至5元,村民们靠着种植温室大棚黄瓜,甩掉了穷帽子、鼓起了钱袋子。

脱贫户 孙安奇

脱贫户 孙安奇

“强力上项目,挣钱才是硬道理”。2015年秋天,吕宁驻村时,发现当时村仅有的徐金柱开办的藤编童车厂生意兴隆,带动了村里及周边贫困不少村民们増收致富,但该厂规模较小、缺少流动资金、影响带动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步伐。于是,吕宁帮助其解决贷款19.5万元,又给予解决扶贫项目款4.5万元,将该厂办成为村里的扶贫车间。目前,藤编童车厂在该村已发展为3家,可带动村里与周围200至400人在此打工挣钱。该工种不受年龄与性别限制,10多岁的年青人与80多岁身体康健的老人都可以从事藤编童车劳动,按计件编一个童车收入10元。快手速一天可编童车3个,一般的每日可编2个,日收入在20至30元之间。现年38岁的徐金柱说:“我开办藤编童车厂至今已经6年了,原来我的藤编童车厂规模小、收入差,吕书记驻村以后,帮助我解决贷款与扶贫项目款,使我的藤编童车厂生意逐渐红火起来,产品前几年销往浙江、安徽、江苏等地,近期又销往云、贵、川等省份,年销售藤编童车达6万多辆,一个藤编童车售价40多元,每年纯收入30万元左右,不仅带动本村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70多人在家门口打工、村里边挣钱,而且还帮助周围的村里400多户、1000多人靠计件加工藤编童车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同时,吕宁还在村里办起加工中医药材的扶贫车间,可带动12户贫困人口在此务工,每人月薪可达1500元。村办项目的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与村民们的经济收入,郭楼村的男女老少脸盘儿上写满了心满意足的幸福感。

2019年,河南省在郑州市举办“驻村第一书记成果展”。省委组织部的领导在听取宁陵县郭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吕宁关于“藤编童车助力脱贫攻坚”、“特色产业黄瓜温室大棚助力脱贫致富”的情况汇报后,给予了充分肯定与积极评价。

吕宁查看黄瓜长势情况

吕宁查看黄瓜长势情况

甘于奉献,让火红青春在真抓实干中绽放光彩

“驻村书记只有驻在村里,才能做到身在村中、群众装在心中。如果把驻村工作变成走马观花、装装样子,那第一书记要做到工作第一就是一句空话” 。在吕宁身边工作的同事们,都经常听到他这些话语。

“工作第一,才能赢得工作质量第一”。与吕宁朝夕相处的村干部们说,每天晚上,吕宁都在村里忙到十点多钟,有时甚至休息更晚,特别是在精准识别贫困户、认真填写档卡的时期,他和帮扶人员一起学习,五个工作微信群里不断刷屏的最新政策、先进工作经验、各种扶贫新思路等,并用心的逐条收藏、记录,努力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摸清底子、吃透政策,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对于脱贫攻坚的使命担当。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抗击疫情、关爱生命”成为毎一个共产党人的头等大亊。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吕宁,闻讯返村与村“两委”和共产党员们共同努力,通过走访排查出郭楼村从湖北返乡人员16人,并对其积极隔离,实施全村消毒、慰问隔离人员等措施,落实上级要求的抗击疫情有关规定,经过艰苦细致的扎实工作,使郭楼村实现了零感染,向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童车厂董事长 徐金柱

童车厂董事长 徐金柱

“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要努力践行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新发展理念,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才能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应有的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在驻村的日子里,吕宁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为此,他努力践行、目标如一。74岁的独女户张明健由于年老体弱,收入较差成为贫困户。吕宁把老俩口衣食住行放在心上,帮助为其办理了低保,让他们及时享受到党的精准扶贫优惠政策。2018年夏季,张明健老人的屋子下雨瓦顶脱落。吕宁得知消息后,迅速到现场查看,并为其积极筹集资金、组织人力进行危房改造。同时,为了使张明健老人早日摆脱贫困,又帮助其建起了简易蔬菜大棚,使老俩口年收入达3万多元,于2018年顺利脱贫。

“帮助贫困人口只有一心一意,才能真正做到一人不少”。38岁的贫困户王志花,吕宁帮助其建起了种植占地1.5亩的温室黄瓜大棚。她手指着自己用机动三轮车拉来的满车的鲜嫩黄瓜说:“吕宁书记真心帮助俺脱贫致富,为俺建成的温室大棚每天可摘收黄瓜200多斤,价格每斤都在3至4元左右,每天都可收入5、600元,鲜黄瓜真是致富果!”

“规模就是效益,服务就是金钱”。38岁的温室大棚黄瓜收购点负责人刘伟说:“我以前收购黄瓜在县里城郊乡孙楼村设点,吕书记为让我解决村民卖瓜难的问题,把收购黄瓜点设在郭楼村头,不仅方便了村民的黄瓜销售,而且缩短了装箱运输的时间,提高了黄瓜的保鲜质量,每天可往北京、广州、天津、郑州等城市运送鲜黄瓜4至5万斤,收购价每斤3元左右,在此打工为黄瓜装箱的贫困户,每天也可收入150元以上。我在郭楼村规模种植温室大棚黄瓜中,也找到了经纪人挣钱的门路。”

“我们郭楼村是1999年始种黄瓜,是宁陵县葡萄、黄瓜、酥梨、花生四大宝之一。建一座温室黄瓜大棚需要是投入2万元,建大棚当年时第一茬黄瓜,卖后就可收回建棚投入成本,之后每年每亩温室黄瓜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村民们都为此记着吕宁书记的辛勤努力。”65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学介绍说,“吕宁为村民们早日脱贫致富,真的是付出的太多太多。他是该县阳驿乡吕坟村人,家中有爱人和孩子,还有70多岁的父亲、母亲,母亲患还有心脏病。”2015年在吕宁驻村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其母亲的心脏病复发,需要到郑州市医院做扩胸手术、换两个心瓣。当时,由于是驻村之初,精准识别贫困户的任务繁重,吕宁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在母亲做完扩胸手术、换了两个心瓣之后,就让其父亲与哥哥、姐姐护理母亲,于当日就赶回了驻村的岗位郭楼村,投入了紧张的精准扶贫工作。

吕宁与徐金柱交流童车销量情况

吕宁与徐金柱交流童车销量情况

5年来,吕宁在每年春节、中秋节,都会为所有的贫困户及部分生活困难的党员们发放生活物资、棉被、大衣等生活用品,为村民们送去党的关怀与温暖,以此增强贫困户们的脱贫致富信心。吕宁帮扶的贫困户张明建老人,手里拿着慰问品激动的说:“有了党和政府的帮助与驻村书记的积极努力,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感受到最朴实温暖的脱贫户郭友业、郭礼荣等,为表达自己说不出的感激,还为驻村第一书记吕宁赠送了鲜红的锦旗。

“而今迈步从头越”。吕宁面对村民们的热情赞誉,微笑着说:“成绩只能证明我们在过去的驻村岁月里曾经真抓实干,明天的美丽乡村建设更需要我们去求真务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能够以踏实的工作赢得村民们满意,让贫困户早日摘帽脱贫、过上好日子,这比要什么奖赏都重要。”(文:李军祥 图:赵香华 视频:张梦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