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管理2017 年 01 月·下Y42东亚飞蝗 manilensis (Meyen) 别名蚂蚱、蝗虫,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东亚飞蝗老熟成虫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是上好的昆虫食品。我们根据其适应性强、食性杂和繁殖量大等特点,从当地人喜欢食用的习惯出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野生资源,在远离农田的沿海滩涂,进行人工范围养殖,不仅促进了人工防治工作的开展,而且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东亚飞蝗生物学特性 自然状态下,山东地区,1 年发生 2 代,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初到7月初,约两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代“夏蝗”;7月中旬到 9 月初完成第二代“秋蝗”,以卵在土中越夏和越冬。蝗虫卵一般在 25-30℃时即可孵化,孵化期一般为 12-15d,5-7d为一龄期,一般 5 龄即发育成成虫。人工状态下,可以从 3 月份开始到 10 月份结束,一年可以完成 6-7 代,但由于受饲料的限制,一般完成 5 代。主要天敌有蚂蚁、蝼蛄、寄生蜂、寄生蝇、鸟类、蛙类等。1-2 龄若虫(蝗蝻)群集在植株上,2 龄以上喜欢在光裸地及浅草地群集。1 头东亚飞蝗一生可食鲜玉米叶 80g,成虫期食量为若虫(蝻)期的 3-7 倍,喜食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饥饿时也取食大豆等其它阔叶作物。

在地形低洼、沿海盐碱荒地、平原泛区、内涝区都易成为飞蝗的繁殖基地。2 选址建棚东亚飞蝗是农作物的一大害虫,为防止扩散,人工养殖选择场址时,要尽量远离农田、菜园,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顺畅的院落空闲地等场所。我们充分发挥沿海滩涂面积大的优势,在海边滩涂上建养殖棚。建棚前先将棚内土壤进行处理,把土壤内的蚂蚁、蝼蛄等天敌生物清理干净。棚内地面要高于棚外地面 10-15cm,以便于排水。选用质地疏松,不容易结块的沙壤土效果最好,不仅便于蝗虫产卵,而且有利于种植食物植物的生长。养殖棚的大小要根据养殖数量的多少和方便管理而决定,一般每万只占地面积为 15m2。建棚所用材料要因地制宜,可选用铁棍、木棒或者竹竿等物,棚的东亚飞蝗人工养殖技术隋仕伟1 杨晓东 2 江 艳 3 王妍筠 2 郭建和 2( 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办事处林业站1 , 山东 日照 276800;日照市东港区农业局 2 , 山东 日照 276826; 济宁市兖州区检验检测中心3 , 山东 济宁 272000)摘 要 作者根据东亚飞蝗适应性强、食性杂和繁殖量大等特点,从当地人喜欢食用的习惯出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野生资源,在远离农田的沿海滩涂,进行人工范围养殖,不仅促进了人工防治工作的开展,而且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东亚飞蝗;人工养殖;技术高度一般 1.5-2.0m 为宜。棚架搭好后,在常温下养殖要用细眼尼龙纱布罩好,预部留好进出口,其它接口一定要密封严实,防止蝗虫逃逸,避免人为造成蝗灾。3 人工孵化 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人工养殖要进行蝗卵的人工孵化。东亚飞蝗的卵要在气温达到 25-30℃时才能孵化,所以不论是常温下还是非常温下养殖,棚内温度必须达到其孵化时所需的值。在棚内合适位置处留出孵化床,床面的大小要根据每个棚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为棚内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孵化床建好后,将孵化床面整平,用干净的饮用水泼湿浇透,要在床面上铺 5-10cm 厚的经过高温消毒的无毒土壤与锯末 2:1 混合基质,基质的含水量为 10-15%,将越冬的虫卵,均匀分布在床面上,然后覆盖 1cm 厚的基质,经过 12-15d,即可全部孵化成蝗虫若虫。孵化过程中没 0.5d 检查一次,发现幼蝗孵出后,用软毛刷人工辅助将刚孵出的幼蝗拨到棚内的事先种植好的植物食物上。4 饲喂与管理 刚孵化的幼蝗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和各类单子叶杂草的嫩叶。第一期可以采用越冬的麦田,在麦田上建棚养殖,把刚孵出的幼蝗引诱到棚内的麦田里就可。

刚孵出后1-3 龄的幼蝗若虫食量很小,喜欢群居;随着虫龄的增长,食量开始增加,棚内种植的食物量也在不断增加,基本能满足供应。第二期以后的养殖,可以在棚内高密度轮换种植玉米、高粱和其它单子叶杂草等禾本科植物,作为蝗虫的饲料。3 龄以下要特别注意防雨淋,雨天要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3 龄以上若虫,飞翔速度特快,食量迅速增大,除了要特别注意防逃逸外,还要确保棚内的食物充足,避免蝗虫吃不饱影响生长,防止出现弱食强、大吃小的现象,尤其是正在蜕皮的蝗虫不能动,体质又很软,有被吃掉咬伤的危险,3 龄以上的棚内可适量增加麦麸,以确保有充足的食物;保持棚内危生,1-2d 对棚内卫生清理一次,保持棚内干净整洁;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 25-30℃之间,光照在 12 小时以上,湿度保持在 15% 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5 育肥蝗虫若虫经过 5 次蜕皮(5 龄)后即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后经过 10-15d 的补充营养即达到性成熟,开始交尾,交尾前要进行育肥。此时期的饲喂方法和 3 龄以上差不多,不仅饲料要保证充足,适当添加精饲料,还要每天光照时数要达到 16 小时以上,光照不足时,晚间要在棚内用大功率灯泡进行补光。

经过育肥的蝗虫不论是雄成虫还是雌成虫,商品价值最高。雌成虫交尾后腹部逐渐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籽多;雄成虫呈鲜黄色,个大体肥,也是最佳出售期。作为商品出售的蝗虫,要进行雌雄分类,除留足种蝗外,其余可全部出售。6 种蝗的选留与卵块的越冬保存留种的多少要根据棚空间的大小和饲养量的多少,按照每个卵块有 35-90 多粒卵,选择留种数量。种蝗留足后,选择棚内向阳处,将地面整理平整、拍实,将棚内大部分地面用塑料布覆盖严实,只留下让其产卵的地块,做为产卵区。产卵期的雌蝗虫食量仍然很大,应确保食物的充足供应,棚内湿度保持在 15% 左右。雌蝗虫将卵产在地表下 3-5cm 深处。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略呈圆筒形,中间弯曲,一般长 40-70mm 不等,第一期蝗虫产卵于棚内土中,如果用于孵化第二期蝗虫的话,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达到孵化的要求时,第二期蝗虫会自然孵化出土。一般 12-15d 即可全部孵化。准备出售或者暂不用于孵化的蝗卵,要及时将卵块从土中取出,用湿度 10-15% 的沙壤土混合放到干净的大规格的玻璃罐头瓶中,先在瓶底放一层 2cm 厚的土,然后一层卵,盖一层土,再放一层卵,盖一层土,如此反复,直至装满罐头瓶为止,最后一层盖土,将罐头瓶口密封,放于 5℃的环境中保存。蝗卵的越冬管理很简单,可以密封在罐头瓶中放于 5℃的环境里越冬保存,也可以让产于棚内土壤中的卵块直接在原地越冬。为了保暖入冬后可以在产卵区加盖一层草帘子。对卵的越冬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万方数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