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是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农历虎年上班第一天,中共浙江省委就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充分彰显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
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积极响应号召,发挥党派优势,彰显界别特色,争做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践行者和生力军,涌现了不少先进事迹、感人故事。即日起,“浙江民进”微信公众号推出“共富路上 你我同行”专栏,讲述共富路上的民进好故事,今天刊发首篇。
● 陈忠法
民进浙江万里学院支部主委、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功勋特派员、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7月的一天,陈忠法如期前往丽水市青田县。此时的青田山区正值酷暑,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这里的青山绿水,小蜜蜂在山花上飞来飞去,不远处的土蜂养殖基地里,有蜂农专门为它们设置的蜂箱。对青田县蜂农而言,这些蜂箱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也是陈忠法和农民们共同的“甜蜜事业”。
青田县是陈忠法对接服务时间最长的地方。作为一名省级科技特派员,2005年至今,陈忠法每年都从宁波到青田来回十几趟,对于舟车劳顿,他早就习以为常。十几年来,经他培训的农民超过2550人次,重点服务企业30多家,累计带动55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并3次获评“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
陈忠法获得的部分荣誉
发展“甜蜜事业”
让农民走上致富路
“陈老师,这么热的天,您怎么又来啦?”在青田县季宅乡圣鸽农场里,负责人陈友旺正在蜂场巡视检查蜂群,看到满头大汗的陈忠法走来,赶忙放下手里的活去迎接。他是陈忠法“甜蜜事业”的受益者,而几年前仅凭感觉养蜂的他一直苦于没有专业知识,蜂蜜产量总是提不上去。
与农户交流养蜂技术
2017年4月,陈忠法从青田县祯埠乡改派到季宅乡担任科技特派员。有过多年特派员工作经验的陈忠法敏锐地发现,季宅乡虽地处偏僻,条件落后,但自然条件十分优越。野桂花、伍倍子等野生蜜源植物较丰富,村民也种植一些油菜、紫云英及桃树、梨树等农作物。考虑到村里大部分是老年人,陈忠法认为在此处发展养蜂业是最佳的选择。
“养蜂业我们叫‘甜蜜事业’,也叫‘空中畜牧业’。”陈忠法说,它不占用耕地,没有污染,还能为农作物、果树授粉,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有效改善生态。相对于其他项目,养蜂业投资较少,风险也小,效益较好,是一项非常适合扶贫致富的项目。
了解蜂农养殖情况
陈忠法与陈友旺对接后,将他的圣鸽家庭农场作为土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在基地周围种植了紫云英、乔麦、柑桔、核桃、枇杷、桃树等蜜粉源植物,既美化环境又提高蜂蜜产量;放置彩色蜂箱,增加观赏性和游玩性;建设蜂蜜加工间,对蜂蜜进行过滤、包装、贮存,对蜂蜜瓶子进行消毒烘干等,生产优质卫生的土蜂蜜。除此之外,陈忠法还帮他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寻找销路。现在,陈友旺圣鸽农场的蜂箱从最初的几箱已经达到了500多箱,年产值近60万元;农场也被认定为省级美丽牧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等。
陈忠法(左一)指导陈友旺养蜂
在陈忠法的帮助下,季宅乡先后成立了青田县山荷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季宅蜜蜂之家”。合作社定期开会交流养蜂技术,对蜂产品进行陈列展示,联合销售产品。利用这些平台承担服务蜂农的职责, “甜蜜事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正式成型,已带动全乡150多户农户养殖中蜂2200多箱,每年可以为蜂农带来经济效益约150万元。
成立“季宅蜜蜂之家”
推行“生态养殖”
保护绿水青山
“青田的美需要有意识去保护。”初来这里的时候,青田县的山清水秀让陈忠法印象深刻,但是靠养殖山羊、鸡鸭、生猪等畜禽为生的村民,不仅缺乏技术、养殖规模小,还有畜禽养殖排泄物没有很好处理,对环境多有污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小长自农村的陈忠法对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有着切身体会,对农村养殖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也有着切身感受。如何既能守得住绿水青山,又让农民发家致富,是他魂牵梦萦、孜孜以求的目标。
走访种植户
2005年他来到青田后,发展的第一个项目是“种草养羊”。在他看来,青田县祯埠乡发展食草动物基础条件优越,既有冬闲田、林地、溪圩滩地等可供人工种草,还有大量天然草山、草坡资源可供利用。于是,陈忠法一方面指导村民人工种草,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良种波尔山羊,发展规模养殖示范户,推广应用山羊高效养殖技术,生产优质肉用山羊,达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的。2008年他主持的“养生鸡中草药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及产业化经营”项目获得国家“星火计划”资助。
作湖羊养殖技术指导
一通百通,陈忠法将这种巧妙利用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到湖羊、肉兔、蛋鸭等等畜禽养殖上。为加快推广,他还积极协助组建了青田层林禽业专业合作社等10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同样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产业化推广发展,累计带动数百农户增收致富,促进山区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以“合作社(公司)
+基地+农户”模式
进行产业化推广发展
19年钻研
成“全科医生”
从2003年算起,陈忠法担任科技特派员已是第19个年头。在这些年里,除了指导养蜂,他还指导过猪、牛、羊、兔、鸡、鸭、田鱼、中华鳖等畜禽和水产的养殖以及茶叶、竹笋等农作物的种植。在青田县30多位科技特派员中,他是唯一一个畜禽养殖专业的,不仅是他对接服务的乡镇,其他乡镇遇到有关养殖问题都会来找他。
“我哪里能一下子知道这么多哦?”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的陈忠法虽是科班出身,可在农村基层服务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很多,作为从大学里来的专家,他既不想被村民问倒,也不想随便糊弄。于是,事事追求完美的陈忠法主动求教,在村里田间向农民学,参加培训班向同行学,在实验室里做对比研究,用19年的踏实工作将自己打造成了畜禽养殖业的“全科医生”。
为青田农户指导肉兔养殖
为了让农民养蜂致富,他通过参加各种蜂业培训班、考察养蜂基地、购买养蜂图书自学、请教业内专家等各种方式勤加学习;为了生态养土鸡,他利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做饲养试验;为了解决生态养鳖问题,他将养鳖池移到了水稻梯田,采用稻鳖共生、稻鳖轮作等新型生态养殖模式,有效保障山区农田稳定、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山区农业转型。
进行农技指导
2017年以来,陈忠法在养蜂方面累计举行了农技培班10多余次,培训农民500多人次,疫情期间,陈忠法也没有放下对农民的帮助。在出行不便的情况下,陈忠法通过视频、电话的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推送相关养殖信息,提供有关科技资料。
作中蜂养殖培训
2004年6月,陈忠法加入民进组织,成为民进浙江万里学院支部的一员。在他的影响下,支部会员纷纷参与到了对青田的帮扶协作当中,他与青田的故事从“单兵作战”变为了团队合作。2019年6月25日,在陈忠法的推动下,支部与季宅乡签订了《共建乡村振兴服务基地协议书》,挂牌成立“民进浙江万里学院支部乡村振兴服务基地”。2021年,支部又在青田县季宅乡学校建设“蜂文化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为弘扬蜂文化、助推季宅乡养蜂产业发展筑牢基础。
挂牌成立“民进浙江万里学院支部乡村振兴服务基地”
有人问陈忠法“怎么还在当科技特派员”?陈忠法说:“每当我帮助农民解决些技术问题,农民对我是非常客气的,经常我还没到青田,他们就电话叫我去吃饭,说是给我杀鸡,杀鸭。我觉得能够得到农民的喜爱、欢迎和认可,这是最大的收获了。”
供稿:民进宁波市委会
讲民进故事 展民进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