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春天,盛开连翘花。金灿灿的小星星,缀满了山崖。”祖海的《连翘花》把陵川连翘唱响全国,更唱红了陵川的山山水水。东瑶泉作为一个把连翘当做脱贫致富主产业的贫困村,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已将金灿灿的小星星变成沉甸甸的大红票。
东瑶泉村是陵川县典型的“三无”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济,没有特色产业,没有优势资源,大队资金不足千元。如何让东瑶泉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这是摆在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党组案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中心党组调研研究,2016年正式启动200亩连翘种植项目。自2016年以来,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驻东瑶泉村工作队秉承中心党组的工作部署,始终把连翘种植作为村基础产业抓在手上,每年对连翘生长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对连翘剪枝、扩盘和锄草工作进行现场验收。通过工作队的宣传、鼓励和资金争取,老百姓对连翘项目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原来的疑虑观望、应付了事和偷奸耍滑,变成今天的踏实种植、精心呵护和主动扩盘锄草,连翘已经在东瑶泉人心中生根发芽,开发结果。
在连翘种植4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很多故事。
项目发起之初,老百姓普遍认为连翘山上有没必要种植,地里种连翘浪费,收入也因玉米种植的减少而下降。翟红海和武晶是连翘项目的最早发起人,他们面对老百姓的顾虑,一早便到种植大户李发明家走访,看着李发明一脸不屑的表情,翟红海耐心对他讲解:“虽然种植连翘前三年没有收益,但是三年后亩产200斤连翘,就和你种地一个收益了,以后树大了,年年增产,肯定比种玉米强。而且种玉米还要翻地、锄草、打药,每年人工费都是种连翘好几倍。种连翘划算。”看到李发明犹豫的眼神,武晶抓住时机,紧跟着说:“这几年政策好,国家对老百姓种连翘还有项目补助,目前每亩500元,以后几年还有管护钱,肯定不吃亏的。”李发明默默的仔细盘算着,翟红海大方地递给他一支烟,说:“老哥,咱们俩年龄差不多,你还能种几年地,能上几个坡,等走不动的时候,就地就近就能摘几百斤连翘,只当是给自己养老用,合适啊!”,李发明狠狠吸了一口烟,说:“书记,别说了,就冲你这么一说,中,干!”就这样一户接着一户,连翘在东瑶泉人心里生根了。
翟红海和武晶走后,张祥林和常筱立成了新的驻村工作队员。2018年,他们又忙活着连翘的事情。“发明老兄,你今年连翘咋样?我们最近要对连翘剪枝、扩盘和修剪情况进行验收,国家每亩补助150元,现在政策好啊!”张祥林走到李发明跟前,递了一支烟,问道。“别提了,有两亩长得不咋样,我给犁了,咋?又补钱?早知道这样,就不犁了。”李发明懊恼地说,“都是听了小话,一次性补了,以后就啥也没了。”张祥林皱了皱眉头问:“老哥,你想歪了,村上还有这种情况吗?”“我知道的,共有3户。”常筱立拿本子记下了上述内容,叹息道:“政策还会有的,国家知道连翘前几年没收益,所以今后几年一直会有政策支持的呀。”“别说了,我现在也后悔,不过,还有时间,我去邻村买点3年苗,不行我上坡,把大苗带根种地里。我不能坑了自己,更不能坑了国家!,张书记,你看,中不中?”“中!”张书记笑着拍了拍李发明的肩膀,说道。随后的几天里,其余几户仿照李发明进行了补救,当年验收200亩,没问题!就这样,连翘悄悄地在东瑶泉人心里萌发着。
“小武书记,听说过几天又要验收连翘了?”“是呀,因为今年收到春寒影响,国家除了给大家保险理赔外,2020年,我们要按照2018年的要求,每亩再奖补150元。”“是不是?国家政策真好啊,我在原来验收5亩地基础上,自己又种了3亩地,能不能也给补点?”“这个我可不能保证。我听说村上好几个人都自发种了,国家只给了200亩指标,补谁不不谁,我可说了不算,要看验收结果。”“没事,没事。这都是给自己种的,我就寻思着,多种点连翘,以后即便是坐着养老,也不愁钱了。”“相信我们4年前说的话了吧,老同志,觉悟高,如果不能纳入补贴范围,您也别有意见啊!”“中。”在村大队,武晶和李发明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旁边也有不少老百姓插话说:“就是,种连翘都是为我们自己好,国家给不给钱,我们都要种。”“话这么说没错。但是,我们作为干部也要大力鼓励那些积极工作的,如果有机会,我们也一定会为大家争取政策的!”“好啊!现在的政策真好、干部真好,工作队真好啊!”“哈哈哈哈”,就这样,武晶这个年轻的第三任第一书记与村民们其乐融融的交流着……晚上,在干部驻村日记上,武晶写道:东瑶泉村连翘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明年,争取把连翘种植扩大到300亩,形成连片大产业,为东瑶泉乡村振兴再加一把火!就这样,连翘产业在东瑶泉人心里开花结果了!(供稿: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