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卷 第 5 期 热 带 地 理Vol . 30No. 5 2010 年 9 月TROPICAL GEOGRAPH YSept . 2010 收稿日期2008-10-27修订日期2010-04-21 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项目2007B07090008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孙波 1979― 男 山东郯城县人 博士研究生 注册城市规划师 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E-m ai l sum b@ 163. com 。 彰显人文特色的村庄规划探索 ——以广东省德庆县武垄村规划为例 孙 波1张 翔2王婧静1 1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402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 510045 摘 要以肇庆市德庆县武垄村规划为例阐述村庄规划对村庄实现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提出村庄规划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的规划思路形成“一心、两圈层、多组团”的空间规划结构。探索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如何加强人文思考如何在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又保护和彰显农村特有的生态价值和人文特色并总结出如下经验一是遵循村庄格式和历史文脉彰显人文特色实现人文特色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传统与现代化建设融合发展二是为确保农村土地利用符合生态、节约的发展要求村庄建设用地应进行类型划分、合理布局和空间管理三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优美和谐的绿化环境实现新农村现代文明的居住方式四是引入公众参与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是村庄规划科学决策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村庄规划人文特色生态文明武垄村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5221 2010 05-0510-05 与发展较快的城市地区相比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文特色更为明显。但由于这类村庄一直以来远离城市经济水平发展普遍很低村庄长期以来缺乏规划引导存在建设散乱、设施缺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文化内涵规划建设标准、方法一律向城镇看齐要么只注重表象的复原没有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历史人文对农村社会的意义导致依照规划建设的新农村出现了“千村一面” 、 “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现象的同时又有效保护和延续其特有的不同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历史文脉及人文特色彰显农村的独特个性魅力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2005 年 广东省建设厅将肇庆市德庆县武垄村作为省生态文明村康居工程示范点探索符合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方法并成立了省、市、县、镇、村多方组成的“协调小组”和“设计小组” 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和周详的规划设计工作。本文通过对武垄村的规划实例分析探索并提出彰显人文特色的村庄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为同类村庄规划提供借鉴。
[ 1]。目前不少村庄规划要么忽视农村质朴的[ 2]。如何规划这类村庄在解决其存在问题[ 3]。 1 武垄村概况及存在问题 1. 1 武垄村概况 武垄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武垄镇西南部距离肇庆市区约 60 km 距德庆县德城镇约 67 km 处于珠三角经济区外围地区但不处于肇庆市的西江、绥江两条市域发展轴线上也不在德庆县城镇发展的三条轴线上受到的经济辐射作用并不明显。全村( 自然村) 共 156 户村民户籍人口 860人 常住人口约 680 人 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 20~40岁年龄组人口约占户籍人口的 35。 在外务工人员较多约占总人口的 20其余人员靠务农为主要谋生手段且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砂糖桔、佛手、肉桂是增收的重要来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集体经济年收入约 7 万元 人均收入约 3 000~4 000元家庭年收入在 1 万元以下的约占 80。武垄村背山面水村后山麓树木茂盛村前五个清幽水塘、一口古井和一棵大榕树生态环境良好。地势南高北低坡度变化不大。旧村靠近山坡新屋以旧村为中心向北发展逐步靠近村口形成了以三个宗祠为中心、与各自宗祠朝向一致的三片村落。三片村落较好地保持了历史发展的肌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