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希林

洪亮摄

浙东南高山深处,台州市仙居县广度乡庆云村,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村舍里,汽车来往的声音此起彼伏。

村民姜银花拾起堆放在门口的高山红薯干,走进后院,将薯干一袋袋装上自己的面包车。

2009年,仙居县率先开展农业安全公共服务网络,保证各个生产园区和合作社送来的时鲜农产品都是“绿色”食品。几年过去,仙居农产品出了名,但因为交通不畅,庆云村的农产品一直养在大山人未识。

2018年11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开始结对帮扶台州市仙居县广度乡庆云村。很快,通村公路拓宽了,村里的农产品被顺利运往杭州等大城市,庆云高山蔬果也因此打响了名气。

行进山村深处,记者看到了被改造后村居村貌的惊艳亮相,也看到了村内蕴藏的文旅新希望。

薄弱村美丽蜕变

高山蔬果“走出去”

庆云村处于仙居县北部大雷山脉中段,海拔650米,全村分9个自然村,由水口、王田、下团坑等自然村组成。庆云村村中出产的高山蔬果,在当地一直很有名。

王田村村民姜银花,靠在村内种植水蜜桃、高山杨梅及红薯为生。然而距离县城24公里的山路,阻隔了姜银花等村民将蔬果大量运往外地的念头。

2016年,水口自然村村内开展新农村建设。旧房拆除工作全面完成后,庆云村村居一期改造工程“庆云小院”破土动工。

2018年11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结对帮扶庆云村。

“当时,虽然美丽乡村已初具成形,但这个村在家人口较少,留守的基本上是老人,困难群众居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派驻仙居县广度乡庆云村的结对帮扶驻村指导员丁正位说。

2019年,浙江日报拨付给庆云村扶贫结对帮扶资金,用于慰问困难群众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截至2019年底,村内水口和王田两自然村的村道扩展提升工程已经完成。现在,连接王田与小西平自然村的村道扩展提升工程正在建设。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下,昔日寂静、偏僻的小山村,已经成为阡陌交通的“桃源村”。

村道变宽了,姜银花等村民的“致富心”也敞亮了。

浙报集团在提升改造村落环境的同时,第一时间帮扶农户售卖高山杨梅、高山水蜜桃等。丁正位和乡干部还一起向仙居县交通局提出申请:凡是庆云村的低收入农户通过县交通系统打造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和农村物流平台销售和运输农产品,平台费用和物流费用全部免费。“今年光是杨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就增加了4万多元。”

除了夏天的杨梅、水蜜桃,庆云村冬天的高山笋干、红薯干,同样是当地的“金字招牌”。

庆云村地处高山,竹林面积较大,以往群众对采集的竹笋只是用来晒笋干,产品结构单一。为了提高附加值,丁正位干脆和村民们一起,尝试制作瓶装油焖笋。

“第一瓶油焖笋做出来后,我特地带回了杭州,请常做菜的人尝尝鲜。他们告诉我,笋干的味道咸鲜香甜,口感脆爽,嚼完嘴里也没有残渣。”就这样,村里的第一道农产品加工菜正式出炉,并被有心的农户们慢慢销往外地。

“未来,庆云村所有高山农产品,都能搭上‘仙居绿色农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的东风。”

水槽养鱼、水缸养花、竹排做护栏

被爆改的“山中美村”开起第一家民宿

改造前的庆云村不仅环境脏乱差,而且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改造完的小山村怎么维护?

“由‘大家长’出来管事。”这是所有村民、村干部商量出的结果。

2019年,庆云村成立了“房长制”,把村庄所有房屋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请村里有威望和有号召力的党员干部或村民担任“房长”。“房长”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每间房子的美化,尤其要引导部分村民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屡劝不改的村民,还会被贴在村公示栏,进行曝光。

村民素质提升了,村居环境也在提升改造中。

2018年底,“庆云小院”一期项目终于完工。改造后的村居,水槽养鱼、水缸养花、竹排做护栏,可作为民宿、餐饮,以及农家乐等项目使用。未来,它或能成为集农耕、登山、休闲、游乐、餐饮于一体,具有浙东南山区风情的“养生村”。

视频致富农家乐下载_致富经农家乐视频_致富经农家乐

庆云小院一期工程鸟瞰图

“今年10月,村内的第一家民宿开起来了,民宿主还专门练了一手厨艺,红薯粉炖土猪肉、白切肉等正宗仙居土菜,在这里都能吃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