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富平县张桥镇华张村“务瓜高手”崔随刚的甜瓜种植大棚内,一株株鲜绿的藤蔓上挂满了新鲜的甜瓜。阳光照耀下,一个个甜瓜宛若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让人垂涎欲滴。
“瓜跟前的叶子黄了,证明这个甜瓜已经成熟可以采摘了。甜瓜脆甜的好口感在于水肥、光照、温度的掌控。我种植的吊蔓瓜一亩地的收益差不多是36000元。”长期和甜瓜打交道,崔随刚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种瓜经验。
崔随刚是土生土长的华张村人,今年53岁的他种植甜瓜已有20余年。勤快且好学的他,非常珍惜县上、镇上给予的培训机会,不断给自己“充电”,还常常去向周边邻村的大户、能人“取经”,不但学到了新技术,还开阔了新视野、获得了新信息、结交了新朋友。他说:“种瓜容易,种好了难。甜瓜市场比较稳定,现在客户他们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去年到今年我发展了6户和我一起种植,目前甜瓜销路都不错,种植户们积极性很高涨。”去年,靠着种植10亩甜瓜,崔随刚收入达20万元。今年,崔随刚种了2棚吊蔓甜瓜,每个大棚5亩,收入不会低于30万元。“张桥甜瓜种植历史悠久,群众认可度高,发展意愿强烈。村民种植甜瓜都有丰富经验,靠种植甜瓜,连脱贫户的日子都红火得很。”华张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君明介绍。目前全镇甜瓜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并辐射带动周边阎良、临渭等地大面积种植。
在念田村,记者看到“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的大幅标语。为打造特色显明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2年初,张桥镇在念田村规划建成了占地266亩的数字化甜瓜产业园,把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了甜瓜种植中。新建设的温室大棚,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时刻把数据收集起来传输到控制室,控制室大屏会实时显示大棚里的土壤温度、湿度、PH值,空气温度、湿度、光照量、二氧化碳含量等数据。
“数字化技术不仅能监控大棚里的环境,还能管理甜瓜生长的全过程。要想种甜瓜致富,还得相信科技的力量。”张桥镇产业党支部委员赵可合介绍说,设施园区效益明显,2022、2023年仅上半年一季,瓜农亩均收入均超过3万元,园区的收入达到970万元,村集体经济超过了50万元。园区种植品种有十多个,采用数字化的灌溉系统和管理技术,均达到高质量的有机食品标准。瓜品错峰上市,采取订单农业,很受市场欢迎。今年产业党支部将再引导,甜瓜种植由过去一年一季改为一年两季,瓜农的年收入再翻一番。
“发展群众参与度高的甜瓜产业,是带动张桥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还要继续发展。在产业联合支部的引领下,由集体做两端,群众抓生产,我们要努力蹚出一条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赚的产业发展路子,唱响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巧干致富的主旋律。”张桥镇党委书记张婧告诉记者。
张桥镇先后被中国果业协会命名为全国优质甜瓜生产基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等。近年来,张桥镇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并率先在念田、华张村以甜瓜产业为示范, 探索“抓两头·带中间”的产业发展模式,抓好“前头”强引领,抓牢“后头”重销售,把中间生产环节交给群众,解决组织发动难、设施投入成本高、对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弱等难题。下一步,该镇将充分发挥产业党支部作用,按照“种瓜菜”“发羊财”的产业发展思路,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基层支部有作为、产业发展有特色、集体经济有收益、广泛群众得实惠”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把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让“小甜瓜”鼓足老百姓的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记者 张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