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高成活率黄鳝幼苗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黄鳝又名鳝鱼。体细长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去,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黄鳝养殖可以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黄鳝在养殖的过程中,采购来的黄鳝幼苗由于免疫力较差,不会自己捕食,因此极易在养殖的过程中死亡。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成活率黄鳝幼苗的养殖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成活率黄鳝幼苗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采购来的黄鳝幼苗放入养殖池中的养殖网箱中,然后向网箱中投入泡苗剂,连续三天投入泡苗剂,每20kg的黄鳝幼苗投入30-50g泡苗剂,其中泡苗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l-羟基脯氨酸1-5份、尿苷酸二钠4-7份、l-肉碱富马酸盐5-10份、皂荚糖胶13-16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1-2份;(2)在黄鳝幼苗放入养殖网箱中的第三天傍晚时投放开口料,投放量为黄鳝幼苗总体重的1.5-3.0%,其中开口料采用以下方法制成:按重量份计,将4-8份远志、11-15份地黄、3-6份五味子、7-10份百蕊草、11-15份香茶菜加入至400份水中,将水煮沸后,采用小火继续煎煮2-3小时后,过滤得到滤液,然后将滤液冷却至室温,得到浸泡液,然后将新鲜的草鱼肉切成碎末后,将其用浸泡液浸泡处理2-3小时后,得到开口料。
具体地,上述步骤(1)中,黄鳝幼苗的放养密度为300-400条/m2。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每千克草鱼肉碎末采用300-400ml的浸泡液浸泡。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成活率黄鳝幼苗的养殖方法,操作简单,可有效的提升黄鳝幼苗的存活率。其中,步骤(1)中提供的泡苗剂,能有效的降低鳝鱼的应激反应,同时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为鳝鱼提供合成粘液所需要的主要物质来源,能促进黄鳝自身分泌大量的粘液来保护自己,进而有效的提升了黄鳝幼苗的存活率;步骤(2)中提供的开口料,适口性优异,易于消化,能有效的提升黄鳝幼苗的开口率,进而有效的提升了黄鳝幼苗的存活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一种高成活率黄鳝幼苗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采购来的黄鳝幼苗放入养殖池中的养殖网箱中,然后向网箱中投入泡苗剂,连续三天投入泡苗剂,每20kg的黄鳝幼苗投入30g泡苗剂,其中泡苗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l-羟基脯氨酸1份、尿苷酸二钠4份、l-肉碱富马酸盐5份、皂荚糖胶13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1份;(2)在黄鳝幼苗放入养殖网箱中的第三天傍晚时投放开口料,投放量为黄鳝幼苗总体重的1.5%,其中开口料采用以下方法制成:按重量份计,将4份远志、11份地黄、3份五味子、7份百蕊草、11份香茶菜加入至400份水中,将水煮沸后,采用小火继续煎煮2小时后,过滤得到滤液,然后将滤液冷却至室温,得到浸泡液,然后将新鲜的草鱼肉切成碎末后,将其用浸泡液浸泡处理2小时后,得到开口料。
具体地,上述步骤(1)中,黄鳝幼苗的放养密度为300条/m2。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每千克草鱼肉碎末采用300ml的浸泡液浸泡。实施例2一种高成活率黄鳝幼苗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采购来的黄鳝幼苗放入养殖池中的养殖网箱中,然后向网箱中投入泡苗剂,连续三天投入泡苗剂,每20kg的黄鳝幼苗投入40g泡苗剂,其中泡苗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l-羟基脯氨酸3份、尿苷酸二钠6份、l-肉碱富马酸盐8份、皂荚糖胶15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2份;(2)在黄鳝幼苗放入养殖网箱中的第三天傍晚时投放开口料,投放量为黄鳝幼苗总体重的2.2%,其中开口料采用以下方法制成:按重量份计,将6份远志、13份地黄、5份五味子、8份百蕊草、13份香茶菜加入至400份水中,将水煮沸后,采用小火继续煎煮2.5小时后,过滤得到滤液,然后将滤液冷却至室温,得到浸泡液,然后将新鲜的草鱼肉切成碎末后,将其用浸泡液浸泡处理2.5小时后,得到开口料。具体地,上述步骤(1)中,黄鳝幼苗的放养密度为350条/m2。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每千克草鱼肉碎末采用350ml的浸泡液浸泡。实施例3一种高成活率黄鳝幼苗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采购来的黄鳝幼苗放入养殖池中的养殖网箱中,然后向网箱中投入泡苗剂,连续三天投入泡苗剂,每20kg的黄鳝幼苗投入50g泡苗剂,其中泡苗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l-羟基脯氨酸5份、尿苷酸二钠7份、l-肉碱富马酸盐10份、皂荚糖胶16份、环己基氨基磺酸钠2份;(2)在黄鳝幼苗放入养殖网箱中的第三天傍晚时投放开口料,投放量为黄鳝幼苗总体重的3.0%,其中开口料采用以下方法制成:按重量份计,将8份远志、15份地黄、6份五味子、10份百蕊草、15份香茶菜加入至400份水中,将水煮沸后,采用小火继续煎煮3小时后,过滤得到滤液,然后将滤液冷却至室温,得到浸泡液,然后将新鲜的草鱼肉切成碎末后,将其用浸泡液浸泡处理3小时后,得到开口料。
具体地,上述步骤(1)中,黄鳝幼苗的放养密度为400条/m2。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每千克草鱼肉碎末采用400ml的浸泡液浸泡。对比例1步骤(1)中不加入泡苗剂,其余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对比例2步骤(2)中草鱼肉碎末不采用浸泡液处理,其余操作步骤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分别用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方法饲养相同品种的黄鳝幼苗,然后统计各组黄鳝幼苗的存活率,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黄鳝幼苗的存活率项目黄鳝幼苗的存活率,%实施例197对比例186实施例298对比例291实施例397由表1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有效的提升黄鳝幼苗的成活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当前第1页12
导航: X技术> 最新专利>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一种高成活率黄鳝幼苗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成活率黄鳝幼苗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采购来的黄鳝幼苗放入养殖池中的养殖网箱中,然后向网箱中投入泡苗剂,连续三天投入泡苗剂,每20kg的黄鳝幼苗投入30‑50g泡苗剂;(2)在黄鳝幼苗放入养殖网箱中的第三天傍晚时投放开口料,投放量为黄鳝幼苗总体重的1.5‑3.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成活率黄鳝幼苗的养殖方法,操作简单,可有效的提升黄鳝幼苗的存活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成立;王俊凤;田寿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全椒县花溪湖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8.06.06
技术公布日:2018.11.02
完整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