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在猪舍照看刚出生的猪崽儿。

养猪8年,猪场老板今年只有32岁

干戈李村有一名退伍军人,从试养5头种母猪开始,在实践中摸索养殖经验,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他叫李卫,今年32岁,养猪已有8年之久。

采访当日,记者来到李卫的养猪场。整洁有序的猪舍、满栏肥胖的生猪,既充满生机又让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养猪场距离干戈李村不远,占地4亩,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

在养猪场产房里,记者见到了李卫。他正在观察刚刚出生的猪崽儿。看着挤在一起抢奶吃的猪崽儿,李卫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

“初办养猪场时,我一没资金,二没技术。”李卫说,他靠着军人那股执着劲儿,一边饲养,一边学习。这个养猪场有600余头猪,还有一个占地10亩的养猪场正在建设,不久就可以投入使用。

从零开始,退伍军人成功转型

2003年,李卫退伍回到许昌,在市里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拿1000元左右的工资,生活并不宽裕。

参加工作一年以后,为了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李卫辞职自己创业。“2008年,我决定回村里发展。看到村里有人靠努力致富,我觉得自己也行。”李卫说,虽然他退伍了,但坚忍顽强、敢吃苦不服输的精神一直在他身上没有磨灭。这也是他创业的动力。他看到村里有人养猪致富,强烈的致富梦想驱使他开始尝试生猪养殖业。

资金不足,李卫通过筹借建起猪舍。没有技术,他就天天泡在网上学习。他养的猪,从开始的几头到十几头,到现在的几百头。他每天清猪粪、洗猪舍、喂猪、加工饲料、防疫……他每天凌晨起床,忙到深夜,获得的利润也很可观。

爱动脑子,别人赔钱时他赚钱

为了防止疫情发生,李卫决定治理猪舍环境。他根据几年来的养猪经验,自己设计建造了“水、粪分离猪舍”。他的设计可以让猪的粪便通过漏粪板排到下方斜面上,使猪粪与猪尿分离。这样猪粪便于收集,可以当作肥料,而集中起来的猪尿可以统一处理。他养的猪白白胖胖,既干净又不容易生病。

“我的养殖经验有四点:一是通过网络学习养猪技术,二是自繁自养,三是优化配比,四是自己防疫。养猪要像打仗一样,做到‘稳、准、狠’。”李卫说,每月留一定数量的发情母猪,生猪市场低迷时养“兵”,繁荣时可以养“将”。如果行情不好,配上种的母猪也可当肉猪卖掉;如果行情好,母猪就能当作他的“将”,一头母猪能产10头猪崽儿,这样养殖规模可以迅速扩大。

李卫通过网络上的数据分析了近几年的生猪市场走势,发现猪价高峰一年至少有6个月,如果牢牢把握住市场行情,就能做到别人赔钱时他赚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