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近年来,太和镇九龙村将生猪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生猪养殖,闯出一条“以大户带小户、以小户促新户”共同发展的生猪养殖产业振兴之路。
太和镇九龙村坐落在西昌以西的安宁河畔,距离市区直线距离10公里,交通便利,是太和镇生猪养殖产业大村,这里年均生猪出栏量超过2000头,产值300万元以上,全村目前还有近500头轮繁母猪。
与其他养殖场发展规模化养殖的道路不同,九龙村的生猪养殖大多以家庭农场和居家养殖为主,通过养殖大户带动邻近散户共同发展。随便走入一户人家,都能看到被“保护”起来的生猪圈舍,圈舍里大大小小的仔猪和母猪长势良好。
致富能人周兴勇是村里最先发展生猪养殖的村民,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这几年凭着敢想、敢做的劲头和政府资金的扶持,成为了十里八村的生猪养殖大户。2015年,他注册成立了西昌市太和镇希望家庭农场,并引进外地先进良种,带动了周边村民搞养殖。
来到周兴勇家的农场,他正穿着消杀过的“防护服”,细心打理着猪仔的生活、清扫圈舍,这是他22年来每天重复的工作。
“生猪养殖,要讲究科学,免疫程序不规范,就会影响生猪免疫力。基础免疫达到国家标准以后,猪仔的存活率至少达到98%。圈舍的标准化管理也尤其关键,要保证空气流通,还应定期消毒,防止病菌的侵入。”说起生猪养殖经验,周兴勇滔滔不绝。
不过,周兴勇的养殖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周兴勇的生猪亏损严重,痛定思痛后,周兴勇开始总结经验,重振旗鼓。现在他的生猪圈舍,全部实行“隔绝”管理,进出圈舍,除了日常消毒,还必须穿上一次性防护服。他告诉记者,只要防疫措施得当,就能避免受到猪瘟影响。这两年,生猪养殖的行情一路走高,周兴勇靠着生猪养殖增收50万元。
市场是“晴雨表”,在多年的摸索中,周兴勇充分掌握了市场“主动权”,确保了市场低迷情况下仍能收益。高峰时期,周兴勇的农场轮繁母猪量一度达300头。今年,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周兴勇缩小了规模,预计收益能稳定在25万元左右。
“这两年,国家政策好,对生猪养殖扶持力度大,我的农场先后被评为市级、州级示范农场,去年还评为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前后获得补贴20万元,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增强了对生猪养殖的信心。”周兴勇说。
近年来,周兴勇还带动佑君、裕隆等邻近乡镇村民发展生猪养殖,并免费传授技术和经验,带领乡邻共同致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下一步,九龙村将继续围绕开发养殖潜力、深挖致富效能,打造符合环保生态养殖要求的产业链,更好地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期待你是下一个!
融媒体中心记者:邓世荣 杨雪 陈家彦 廖瑾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