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党员先锋”故事

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自2月份开始, “灌阳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辟“党员先锋”专栏,定期展现我县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助推“345”高质量发展、推进“四个百亿工程”献力出彩,并以此鼓舞全县党员干部在新时代不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用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蒋喜军,男,198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人。2017年,蒋喜军毅然回到和睦村发展大棚种植产业,希望在这片红土地上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如今,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瓜大户”,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他一起种植瓜果蔬菜,他和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越过越甜。

种植致富带头人发言稿_种植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_党员种植致富瓜

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时在外打拼事业刚好起步,村里的干部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回乡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增收,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能够把自己的创业想法与家乡发展联系起来,我感到很幸运。”蒋喜军说到。

种植致富带头人发言稿_种植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_党员种植致富瓜

和睦村辖区内有湘江战役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等红色教育基地,借着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蒋喜军和妻子初步制定了打造现代观光农业点的计划。他们用在城市里创业攒下的7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承包了村里40多户村民的土地(包括10多户贫困户),共计70余亩,全部用于种植大棚西瓜,聘请村里的困难群众帮忙,解决了一部分困难人口的就业问题。在蒋喜军团队的辛勤耕作下,当年西瓜长势喜人,眼看就要丰收上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却让50亩地的西瓜泡烂在地里,蒋喜军望着泡烂的西瓜顿足捶胸,回乡创业之初就遭遇重挫,一下亏损了近50万元。‍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得知这个情况后,来到他的大棚实地考察,给出了挽回损失的建议,“种植西瓜的技术没有问题,继续种肯定有希望”,并按照政策补偿5万元的种子,鼓励他继续种植西瓜。他没有怨天尤人轻言放弃,继续带着大家干。2018年夏季,蒋喜军的西瓜大棚迎来大丰收,盈利30多万元。这时候,许多村民慕名而来,纷纷主动找他学习种植技术。也就是这一年,他怀着理想信念,本着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初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争当致富“火车头”

“几十亩的小产业很难起到带头作用,乡亲们往往只是看着不敢轻易尝试,生怕跟着做就亏本了。”蒋喜军决定在种植技术稳定、管理销售渠道畅通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与村里签下了200亩土地承包合同,还把种植的种类进行了丰富升级,不再是单一种植西瓜,而是把土地合理运用,增加了草莓、辣椒、西红柿、莴笋、菜心等农作物种植,建成了酒海井大棚四季水果采摘基地,并成立家庭农场。他从对大棚种植技术的一窍不通,到如今的侃侃而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瓜大户”。

种植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_种植致富带头人发言稿_党员种植致富瓜

如今,农场基地充分利用大棚优势,开展早季节、反季节果蔬种植,运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管理,按照“农场+公司(卖场)”的订单经营模式将产品外销桂林、广东等市场,年销售产值210多万元,年获利近60万元。随着他的种植事业渐入正轨,跟着他一起种植的10多名脱贫户,年收入都增加了2万元左右。

联农带农同发展

“如果家乡有合适的地方工作,谁又愿意出去呢?”村里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说到。在听说蒋喜军在家通过种植实现创收后,纷纷回乡主动找他学习种植技术。蒋喜军把他们纳入到自己的团队,每个人负责一定面积的田地,种植保丰的核心技术由他把关传授,遇到瓜果有任何病虫害等问题,他总是和村民一起现场讨论解决办法、分享种植经验。随着团队越来越大,蒋喜军又在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承包了200亩土地,用于种植长豆角,他买来种子免费发放给村里的种植户,豆角丰收时再来收购。

党员种植致富瓜_种植致富带头人发言稿_种植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

“创业几年过去了,能够带动这么多人增收并改善生活,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既是我的责任,也是鞭策我一直向前的动力”。蒋喜军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担当,用敢闯敢拼的毅力和韧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焕发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