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将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凝聚着无数人的辛劳与汗水。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也积极发挥优势、广泛参与,成为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的实践者和见证者。

民革党员曾浩津就是其中一位,二十多年来,他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志,足迹遍布湖南衡阳的各个县区,为大批农民提供着科技服务,让他们通过掌握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实现致富。

2019年7月,在抢救受洪涝灾害影响的种植基地时,曾浩津突发脑溢血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7岁,他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团结报团结网”微信公众号今日刊发报道,追忆曾浩津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他不仅免费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还帮助我们把东西卖出去,我们都很感激他。”在湖南衡阳市岳屏镇,种植瓜果的农户说起民革党员曾浩津,都称他为扶贫路上的领路人,不少贫困户在曾浩津这里学习到种植技术后成功脱贫,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曾浩津这个土生土长的岳屏镇人,用短暂而精彩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践行着带动更多农民共同富裕的使命。

与瓜果为伴,以扶贫为志

“现在我有了工作,也有了技术,不仅脱贫还致富了。”岳屏镇前进村村民黄胜祖早年还是低保户,家庭生计困难。

种植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_党员种植致富瓜_农村致富带头人范文种植业

曾浩津(左一)送技术下乡,指导农民栽种果树。

2002年,曾浩津开始指导黄胜祖学习种植技术,黄胜祖回忆说:“曾师傅不仅免费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还帮助我们把东西卖出去。”黄祖胜家的瓜果种植如今做得有声有色。

前进村因为缺水,种水稻一直收益不好,很多村民生活比较困难。曾浩津发现,许多村民想发展规模产业,但苦于没有技术。2002年,在衡阳市推广退耕还林政策之际,曾浩津带领团队,进驻前进村,创办了早熟翠冠梨基地,并对当地村民进行早熟翠冠梨栽培培训。

翠冠梨通常两三年挂果,属于7月初就能上市的早熟优良品种,单价高、销路好。前进村60多户农民在掌握技术后,种植了共800亩左右的翠冠梨,改变了过去稻谷加稻草的单一种植模式,家庭收入翻番。黄祖胜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如今不仅自己种植果树,还与周边几十个农户保持联系,传授所学技术。

与瓜果为伴,以扶贫为志,大致可以概括曾浩津这些年的生活。

过去的衡阳农村技术落后,村民们想要脱贫致富,却总是没有好途径,这些曾浩津从小都看在眼里。大学毕业后,曾浩津放弃了城里的“铁饭碗”,又重新回到农村,他立志要把“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理想付诸实践。

二十多年来,曾浩津的足迹遍布衡阳的七县五区,通过免费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电商服务,提供优良品种种苗等推广农业科技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新型农民。他先后指导创建示范园区35个,带动相关农业企业近百家、种植户近8000户、种植优良蔬菜瓜果达5万多亩。

让农民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

嫁接茄子能做到一杆三枝,而且品种质量好,每斤批发价比普通茄子能高出1到2毛钱,每亩产量比普通品种高20%。

通过学习、改良和创新,曾浩津在衡阳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的种植技术。

早年衡阳没有西甜瓜嫁接技术,西甜瓜种植一年,土地就不能再接着种了。在曾浩津引进、改良西甜瓜嫁接技术后,一改之前一株藤只能结一两只瓜的情况,不仅做到了一株藤挂果四五只瓜,土地还可以连续种植多年。这样嫁接的西甜瓜产量高、甜度高、抗虫害,种植技术在省内处于较先进的水平。不仅衡阳各县市区都有农户学习这种嫁接技术,连长沙、湘潭、常德等地的种植户,每年也都会专程来购买种苗。

有了好的技术,如何能得到农户的信任,曾浩津认为一定要让农民看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他们才愿意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

种植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_农村致富带头人范文种植业_党员种植致富瓜

图为曾浩津(左一)查看辣椒生长情况。

曾浩津在岳屏镇公益村创建了科研示范基地,并从国内外引进了先进的设备。“曾浩津的公司是最早进驻公益村的企业。当时大部分地都是荒地,高低不平、土地不肥、不好种植经济作物,村里全是泥巴路,交通不便。曾浩津在我们村建种植基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公益村原村支书蒋受大介绍。

在克服租地、机械化平整等难题后,曾浩津还响应村部号召,带头捐款修路,使水泥路入村通到家家户户门前,并在公益村建立起了500多亩的科研示范基地。

基地吸纳当地村民就业,让他们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学到了实用的种植技术,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了曾浩津的成功经验,公益村后来又吸纳5家农业企业进驻,带动了村里的农业产业发展。

放不下的还是农户和种苗

今年春天,曾浩津的妻子龙金秀为周边县区的170多家生活困难的农户免费送种苗上门。这一举动曾浩津已经坚持了两三年,今年乡亲们照常收到了种苗,但曾浩津却不在了。

2019年7月上旬,衡阳持续大雨,各地不同程度发生了洪涝灾害,给农业种植带来了损害。为了减少灾害损失,曾浩津连续多日奋战在种植基地救灾,还赴所联系的产业点查看受灾情况,迅速安排人员排涝补种。7月21日,曾浩津忙到深夜才疲惫不堪地回家休息,这一躺就再也没起来。7月22日凌晨,曾浩津因突发脑溢血离世,年仅47岁。

在世时,曾浩津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像照顾孩子一样照料作物,就怕苗子旱了涝了,就怕蔬菜瓜果出现病虫害。曾浩津的老朋友都吐槽说,每次拜访老曾都特别费劲,没聊上几句话,就会有农户和朋友打电话请教技术问题,等老曾耐心细致地解答完,早已忘记和我们聊天说到了哪里。

“曾总给农户做培训,从来都是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技术。耒阳市哲桥镇葡萄种植有一年出现大面积不挂果的问题,他知道后放心不下,仅一个月就跑了六七趟去做跟踪技术指导,及时解决了这个难题。”曾浩津的同事左成抚说道。

常年深入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让曾浩津患上了高血压,严重时,最高读数为200的血压计常常“爆表”,尽管如此,身体的疾病却没有让曾浩津停下奔忙于乡村田野的脚步。

“其实我心里好想好想我的爸爸。”曾浩津年仅10岁的儿子悄悄对记者说道。一心扑在工作上,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很少了。龙金秀也开玩笑地埋怨道:“老曾对别人比对我好多了,他对朋友和农户热心得不得了,而家里全靠我一人操持,他几乎没时间管。”可提到老曾的离去,她却难过得数度哽咽,泣不成声。

热爱民革事业的优秀党员

“浩津去世前两天,我在支部微信群看到他头顶烈日、风尘仆仆救灾补种的照片,还提醒他戴个草帽,没想到这竟成永别!”谈及曾浩津的英年早逝,民革衡阳市委会秘书长范林痛惜地说道。

曾浩津2007年加入民革,成为民革衡阳市华新总支的一名党员。

作为农业领域的专家,曾浩津积极参加民革组织开展的各类社会服务活动,近年来更是担任了民革衡阳市委会所有扶贫点的技术顾问。去衡东县白莲乡开展定点扶贫,曾浩津发现那里山多土壤好,就因地制宜制定方案,跟民革衡阳市委会一同在那里推广种植柚子树和梨子树。

党员种植致富瓜_农村致富带头人范文种植业_种植致富带头人主要事迹

曾浩津在衡东县洛湖村为村民培训瓜果种植知识。

耒阳市是民革衡阳市委会对口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县市,曾浩津连续多年为该市的两个扶贫点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专门组织村民进行柑橘栽培管理技术培训。

“曾浩津热爱民革事业,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在参政履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民革华新总支袁国华说道。2017年,他还被民革湖南省委会评为“优秀民革党员”。

曾浩津走了,但他把青春和生命融入他扎根的土地上,美丽乡村中的青、绿、黄、蓝就是他生命中最美的颜色,灿烂的枝头、飘香的果园、每一寸土地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他的故事。

作者_《团结报》记者王恺强 特约通讯员 边源 陈美琼

本期编辑_ 刘雪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