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求知,在收获中成长。
为了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成华区多所学校开设了特色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在劳动中快乐成长。
他们DIY厨余堆肥、种植水果蔬菜、饲养小动物……
并且迎来了收获的“真香”时刻!堪称现实版“开心农场”,赶紧跟华仔一起来看看~
01
真甜!
校园里的枇杷熟了
让校园里的每一株花草树木都能成为劳动教育的载体,在海滨小学校园内,有一个种有葡萄、李子、桃子、枇杷等果树和栀子花、菊花、三角梅等四季鲜花的“花果园”。
5月初,同学们刚刚收获了他们自己照料结果的枇杷。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四、五年级的同学们来到海滨果园,开启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海滨校园枇杷采摘节,黄灿灿的枇杷颜色鲜艳、美味可口。
在海滨小学校门口,还有一个占地950多平方米的“慧耕园”,每一个班都分到一块地,打造成以自己班级命名的种植园。慧耕园分为普通种植区、种植培育区、大棚培育区、有机堆肥区四个区域,孩子们经常在里面挥洒汗水,种植蔬菜、开展厨余堆肥DIY、搭建“昆虫旅馆”等,在劳动实践中学习知识。
“通过开展这样一个劳动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获得直接的劳动感受和经验,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在劳动中体味幸福。”海滨小学校务保障部副主任冯飞介绍说。
02
“下田”插秧
观察“稻米春秋”
在电子科大附小“新学堂”,孩子们下到“水田”里,有模有样地插起了秧苗,体验了真正的水稻种植,观察“稻米春秋”。
同学们倾听了插秧的注意事项、观看了插秧的步骤演示后,脱下鞋袜、踏进稻田,测量水稻的间距和高度,种下了一排排水稻秧苗。
在“新学堂”的红领巾种植园里,同学们还体验了小麦种植、蔬菜瓜果种植,课余时间老师会带着同学们一起给菜苗翻土、浇水、除草,认真观察农作物的形态,让他们在过程中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学生领悟劳动更美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03
小小饲养员
让爱和责任在心中萌芽
在站东小学校的东东贝贝农场里,生活着萌萌鸡、加油鸭和熊猫兔。在“小小饲养员”们的精心喂养下,小动物们长高啦!长大啦!
萌娃们通过亲手喂养小动物,不仅懂得了照顾小动物的基本常识、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小动物、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品质。
04
小手植绿护绿
闲置空地“变身”种植基地
在双庆小学万兴校区,原本教学楼和户外运动场的夹角处有一块闲置空地,今年4月,学校将这块空地整理成了一块种植基地,并且给每个班级都分了一块地。
随后,各个班级的孩子们在地里埋下各式各样的蔬菜种子,从锄地到浇水育苗、再到日常养护,无不是热情参与、亲力亲为。如今,这个由23块小“种植基地”组成的近700平方米的种植园,已是绿意盎然,充满勃勃生机。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一些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劳动渐渐变得开朗活泼起来,跟同学的相处也更加融洽了。”双庆小学德育主任邓桂花告诉华仔,“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参与劳动实践,真正热爱劳动,并珍惜身边的每一点绿。”
05
学收纳、烹饪
展示“裁”艺秀
在成华小学,学校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为孩子们定制了不同的劳动课程,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整理收纳、烹饪营养、传统工艺制作或者志愿服务等。
在熊猫路小学,萌娃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穿针引线,将学到的裁剪技巧运用到创作中去,制作米包雪人、为自己的“模特”定制衣服,展示了自己的“裁”艺秀。
在成都职业技术学校,同学们动手包粽子、做面点、学做菜,将实训基地作为学生技能训练的场所,通过实践过程培育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劳动素养。
看完这些,华仔想到自己读书的时候,只能用胖乎乎的小手在虚拟世界半夜“偷菜”而现在的孩子们,可以在自己的“真·开心农场”里丰富劳动体验。
通过这些特色劳动教育课程,树立自己的劳动观念,培养自己的劳动技能,让孩子们成为自理、自立、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