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强一增”行动实施以来,宿松县通过引种试种、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基础优势,因地制宜,重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小小食用菌 致富大产业
该县隘口乡隘口村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入手,巧用政策,建成40余个标准化种植大棚用于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看着一株株撑着褐色“小伞”的羊肚菌错落有致的排列着,基地负责人说:“我们在建好大棚以后,其实内心是忐忑的,隘口乡属于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并不明显。”
该村两委在多次考察后,最终决定种植羊肚菌和木耳,利用两者生产茬口的衔接,实现大棚周年利用,在有限的土地上实施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亩均产出率。
据悉,2021年,该村羊肚菌种植收入超过20万元。“今年,羊肚菌收完以后,我们就开始种植黑木耳,从山东引进10余万棒,这第一批很快就可以收获了。”基地负责人说,“预计全年能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
“进口”小米椒 产业新希望
洲头乡洲头村两委摈除“等、靠、要”思想,主动出击,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造血功能,围绕“两强一增”行动目标,在提高土地亩均产值上做文章。经过深入调研后,该村决定从河南引进‘北科819’优质小米椒,发展特色种植。
“我乡历来就是辣椒产区,许多种植户常年从事辣椒种植。我们在考察中了解到,小米椒亩产值能达到1万元以上,所以我们决定先行试种100亩,待后期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规模,逐步构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该乡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洲头村的育苗基地内已培育出小米椒幼苗30余万株,待小麦收割完后再移植到村集体流转的土地里种植。
“我们希望通过这100亩的成功尝试,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和农民加入种植小米椒的队伍中,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该村相关负责人说。
开闲置荒山 茶叶成“茶业”
四月是茶的季节,走进陈汉乡九登山村的茶园,只见陡峭的山坡上一排排整齐的茶树青翠欲滴,一颗颗饱满的芽孢清香淡雅。
“这片茶园有200多亩,由村委会自己管理。”九登山村相关负责人说,“九登山村是陈汉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全村全部坐落在高山之上,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然而,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的九登山村非常适合发展茶叶。近年来,九登山村紧抓乡村产业发展机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两强一增’行动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实际作出的决策部署,是推进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要牵引和抓手。我们将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落实落地,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完善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