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半人工繁殖,就是选择亲鳝,按一定雌雄比例投放于土池或水泥池中,或者投入养鳝池所划出的一角中,培育到繁殖季节,选出性腺发育好的亲鳝按一定的雌雄比例,注射药物催产,不进行人工授精,任其自行产卵、受精、孵化,随后捕仔鳝单独培育。这种繁殖方法,称为半人工繁殖。其方法简便易学,一般养殖人员均能掌握运用。
1.繁殖池的建设和改造
黄鳝的繁殖池可单独建造,也可在饲养池中划一块面积建造,土池和水泥均可。农户小规模的家庭庭院养殖,房前屋后的坑、凼、自然塘稍加改造也可做繁殖池。但是,规模较大的专用繁殖池中都必须建一个面积较小的仔鳝保护池。该池和繁殖池相隔的池壁上要多留些圆形或长形的孔洞,孔洞处要用铁丝网等相互隔离开,使亲鳝不能通过铁丝网进入保护池而仔鳝可以通过进入保护池。在繁殖池和保护池中应培植一定数量的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或投入一些丝瓜络及其他柔软多孔的东西,以便亲鳝筑巢和仔鳝隐居栖息。同时,还可以模拟黄鳝在田野产卵的自然环境,人工创造适宜黄鳝繁殖的环境条件。在繁殖季节,可将野生亲鳝转移到稻田 田埂旁,任其打洞穴居,吐泡沫筑巢产卵。根据黄鳝的繁殖特性,也可在繁殖池外的四周(要离池壁一定距离)和池中堆筑土埂,埂宽50厘米,每隔80~100厘米推筑一条土埂,在土埂上种植一些水芹或竹叶菜,到了繁殖季节,亲鳝就可在土埂草丛中活动,打洞穴居,筑巢产卵。
2.亲鳝的选择和培育
(1)亲鳝的选择和雌雄比例
黄鳝的亲本来源,一是在养殖池中挑选,二是稻田沟渠等水域捕捉,三是从市场上选购。但都要求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体色鲜艳,金黄或黄褐色,游泳迅速,发育好的个体作为亲鳝。尤其要注意的是,从市场上选购的亲鳝,一定不能受伤,口腔内不能有钓钩及钓钩伤痕。雌鳝选择体长30-40厘米、体重150-250 克的2-3龄的个体,成熟的雌鳝腹部饱满膨大,呈纺锤形,腹部有一明显透明带,体外可见卵粒轮廓,用手触摸,腹部柔软有弹性,生殖孔突出。雄亲鳝40厘米以上,体重200-500 克,成熟好的轻轻挤压其腹部,有少量透明精液流出。雌雄亲鳝搭配,比例一般为( 2-3) :1。这是因为雌鳝产卵量不大,无须搭配太多雄鳝。当然,为了加快成熟和提高产卵受精率,可以提高雄鳝的比例,实行雌雄亲鳝各半,即1:1搭配。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繁殖池中放人2-3尾雌鳝、2-3尾雄鳝即可。根据繁殖池的面积,按上述比例适当搭配,一次放足,再进行培育。
(2)亲鳝的培育
黄鳝半人工繁殖与人工繁殖一样,其成功与否和卵苗的质量好坏均取决于亲鳝的培育。因此,必须对这一关键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精心地搞好亲鳝的培育。繁殖季节之前的一段时间,喂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蚯蚓、螺类和蚌类肉及麦芽等,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在繁殖季节,尤其是5-7月,更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足量的蚯蚓等优质饵料供给,以促进其性腺发育。雌鳝产卵之后,就开始性逆转,慢慢转变为雄性。根据这一特性,亲鳝产卵繁殖后须捕起,重新调整雌雄亲鳝的搭配比例,以利来年再进行繁殖。或捕出一些雄鳝,补充一些雌鳝。
(3)人工催产
到了繁殖季节,从繁殖池中选择成熟好的亲鳝,注射激素,进行人工催产。其催产剂的种类和剂量与人工繁殖的相同。一般情况下,采用促黄体激素释放因子类似物( LRH-A),剂量按体重为0.3微克/克,一次注射,效果较佳;雄鳝注射剂量减半。如果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剂量按体重以2-3国际单位/克较好。15-50 克的雌鳝一般注射LRH-A 剂量为每尾5-10微克;HCG剂量为每尾3 0-100国际单位。60-250 克重的雌鳝注射LRH-A每尾15-40微克;注射HCG每尾100-500国际单位。上述剂量雄鳝都要减半。激素的配制方法和注射方法皆同全人工繁殖。目前的技术水平仍以人工催产为佳。
(4)产卵、受精和孵化
亲鳝注射催产激素之后,即放入繁殖池,可让其自行产卵、受精和孵化。雌雄亲鳝在产卵之前,会吐泡沫,筑巢在杂草丛中或在投放入繁殖池中的水葫芦、水浮莲、杂草下。雌鳝产卵、雄鳝排精于泡沫巢上,卵子受精后在适宜的水温等条件下,进行孵化。也可将受精卵收集起来,在室内孵化。经15-30天,繁殖池中即出现稚鳝。不久,它们通过铁丝网进入到鳝苗池,此时即可进行鳝苗培育。也可以将鳝巢内出现黑点的鳝卵移人孵化池孵化,育成幼鳝。还可以用网兜捞出繁殖池中孵化出的仔鳝,投放孵化池中饲养培育。黄鳝产卵和孵化出苗期间也要加强管理。产卵期间,要尽量避免惊扰,保持黄鳝产卵环境安静和安全。平时要巡塘观察,发生情况及时处理。繁殖池换水时切记不要猛烈灌水和冲水,而要细水缓流慢慢加水,或经常不断地缓慢掺水,以保持池中良好的水质和水位稳定。缓流水应首先流经另设的鳝苗保护池,再慢慢地流入繁殖池。通过缓缓流水的刺激,可以诱导鳝苗逆水而上进人保护池。如果在饲养池中发现有新孵化的黄鳝苗,应将其诱集捕捞起来,放人鳝苗池中进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