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党支部作为引领发展的红色火车头,以“党支部+集体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突出支部引领,形成了“合作社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小户带散户”的联动发展模式,把合作社的发展和群众的增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一、“支部+养殖”,把党员聚在养殖链上。在繁育养殖链上,将党员养殖户纳入党支部有效管理,发挥党员帮带作用、参与作用。从合作社党员中,精选一批党性强、养殖技术过硬的党员,明确基本职责,分别挂派到各个点指导建立黄牛养殖示范点,并开展黄牛养殖技术培训,征集反映意见建议,切实提高养殖户的黄牛养殖水平。引导党员养殖户围绕“绝不添加激素、绝不滥用药品、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制造矛盾”和“带头帮扶服务普通养殖户、带头维护合作社各项利益、带头向合作社建言献策”作出承诺,鼓励党员养殖户带头科学养殖、健康养殖,保证肉牛养殖质量。
二、“支部+生产”,把党员聚在生产管理上。公开推选政治好、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党员职工担任行政管理工作,从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党员、有创新技术的青年员工党员中推选产生车间主任、生产小组长,形成了抓党建与抓生产的合力。强化党员意识,定期开展党员培训,根据各自特点量身打造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在行政管理和生产环节上建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将产业链党员的先锋作用与生产活动有机相融,坚持党建带群建,健全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好成员利益。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每加一分奖励10元。实行考核奖,每月全勤奖励200元;实行年终绩效奖,奖励1000—3000元。
三、“支部+农户”,以支部引领致富群众。合作社采取多种方式帮扶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项目帮扶致富,2015年以来,分别整合项目资金9.6万元,帮扶17户低收入农户建立储草棚1200平方米,种植人工草地450亩。整合资金12.16万元,补贴30户低收入农户购买母牛。帮助上高桥乡大寨、新民、红旗3个村316户低收入农户解决养殖设施落后、饲草饲料紧缺等问题。2021年,合作社为大寨村、吉利镇黄荆村部分低收入农户发放红利30.53万元。高价回购致富,2016年以来,累计为低收入农户申请创业致富贷款190万元发展黄牛养殖,在回购时以每头黄牛高于市场价500—1000元价格收购,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精准扶持致富,2017年以来,购买基础母牛40余头发放给低收入农户喂养,一年后回收牛源本金,新生小牛和母牛产生的利润由低收入农户所得。特殊帮带致富,对有养殖愿望而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这一特殊群体,合作社采取收取一定成本和人工费用的方式帮助代养,帮带其获得收入。抱团发展致富,依托整村推进的项目资金,与村委会和享受项目资金的低收入农户合作,以资金入股合作社,一半用于购买种牛、一半作为股本,合作社每年按8%的比例进行分红,近年来累计分红160万余元。
四、“支部+群团”,弘扬党建文化。合作社坚持党建带群建,健全群团组织,丰富员工活动,鼓励创新活动形式,与技术创新研讨、业务技能交流、职工建言献策同步开展。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落实在养殖及生产一线,把组织生活串联到生产一线,发挥出桥梁纽带作用,确保了支部活动规范化、常态化,促使支部党员自觉学习教育、加强党性锻炼、团结群众、攻坚克难。同时,合作社广泛开展“将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活动,引导党员和业务骨干“比创新,争做改革先锋;比业绩,争做营销先锋;比奉献,争做敬业先锋”,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干事创业团队。
合作社通过以“支部+”模式作带动,已发展社员1160户,其中,脱贫户和“三类对象”630户,引领带动全乡农户养殖黄牛8870头,养殖户户均增收5500元以上。琦鑫党支部先后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0余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