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彭水网

养殖生猪走上致富

今年52岁的陈家纯是高谷镇狮子社区10组村民,家庭人口3人。

多年前,陈家纯因意外导致右手截肢,属肢体二级残疾,家中没有了主要劳动力,孩子又需要读书,家庭情况日渐困难。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陈家纯成为第一批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贫困户。

自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高谷镇狮子社区居委会考虑陈家纯的家庭情况,开会评议陈家纯为狮子社区10组的生态护林员,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成为生态护林员后,陈家纯认真巡查自己管辖的区域,每月填写巡查日记,工作认真负责,并且还时常帮助社区宣传各种惠农政策。

2011年起,陈家纯断断续续的在当地一家养殖场帮忙,一个月有1200元的收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养殖技术。在陈家纯的心里,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建一个养殖场,不再给别人打工。

2016年,陈家纯打工的养殖场准备盘出去,陈家纯想接手,却苦于没有资金。驻村工作队员了解到陈家纯的想法后,积极为其出谋划策。随后,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帮助下,陈家纯通过金融扶贫贷款政策,贷款5万元接手了他打工的那家养殖场,开启了自己养殖致富的大门。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陈家纯鼓足干劲,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养殖培训,提高自身养殖技术。从一开始帮人打工养猪,学习经验,到现在自身发展186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2019年,陈家纯通过生猪养殖纯收入达40余万元。在忙于发展产业的同时,陈家纯并没有忘记自己生态护林员的责任,每月仍按时巡山护林。

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陈家纯发挥自身动力,努力拼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为其他贫困户学习的好榜样。

全媒体记者 蔡 秀

养殖致富政策有哪些_致富养殖政策有哪些内容_致富养殖业

陈家纯养殖生猪致富。

依靠自身努力摘“穷帽”

桑柘镇东风村5组的金定波因家里有三个孩子上学,父母年迈,家庭经济困难,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通过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年利润已经超过10万,成为村内外响当当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金定波说:“只要交通方便,脱贫致富就有指望。”他原本住在山上,早就想养猪挣钱,但因为道路不通,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金定波一家五口搬到了公路旁,同时获得4万元的搬迁补助款,加上驻村工作队为其争取的小额金融扶贫贷款,让金定波坚定了发展养殖业脱贫的信心。

2016年以来,在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和帮扶人的支持下,开始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这样,金定波从以前单一的靠务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转变为产业收入。去年一年的利润就把以前的全部欠账还清了。目前,存栏生猪还有100余头,算是这些年积攒下来的财富。

要脱贫必扶智,更要扶志。既要有脱贫致富的正确方法,又要有脱贫致富的志向。金定波享受到这些资助政策后,不仅自己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还向周围贫困户传授养殖经验,鼓励大家一起搞养殖。近几年生猪的行情比较好,金定波从中受益,不免要感谢这一系列好的脱贫帮扶政策,让他发展起了养殖业。

金定波不等不靠不要,紧紧依托现有的扶贫政策,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自家的产业。这样在家里每年的收入也比较可观,也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田间地块也可以种上庄稼,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以前总认为要去外面打工才能挣到钱,现在不这样想了,在家里也能挣到钱,并且可以和老人孩子经常在一起,教育好子女,让下一代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金定波说。

全媒体记者 廖 唯 李绍标

养殖致富政策有哪些_致富养殖政策有哪些内容_致富养殖业

金定波(前)在扩建养殖场。

多笔收入让生活越来越好

高文国,龙塘乡黄金村7组人,家庭人口4人。

之前,高文国在外务工6年,因当初没有特别的技术,在外都是干普工。时间久了,学生在外地上学,开支大,经济上有压力,2012年一家返乡务农。2014年高文国一家因学致贫,纳入村里的建卡贫困户。

高文国被评定为贫困户后,他并没有“等靠要”的思想,一直觉得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脱贫致富。2015年高文国在家里种植了30亩烤烟,种植烤烟期间雇佣黄金村贫困户8人,支付工资2万余元。不仅自己增收了,也带动其他农户在基地务工有了收入。也正是靠着2015年所种的30亩烤烟,高文国一家顺利地脱贫了。

高文国觉得烤烟行情再好,面积少了也不行,为了让家庭有更多的收入,他扩大了烤烟种植规模。2016年在金融扶贫贷款政策的支持下,他不仅重新新建烤烟大棚,扩大规模种植烤烟50亩,同时带动左邻右舍的在家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除继续种植烤烟,他又积极想办法找其他挣钱的门路,想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富裕。

2017年,高文国到武隆县考察了蔬菜种植项目,通过多方面学习考察,他认为蔬菜市场前景好,再加上黄金村的地理条件,适合种植高山蔬菜。

回家后高文国便开始租上附近村民的土地,大面积种植蔬菜,一步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高文国通过种植高山蔬菜,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达人”。去年,高文国发展的200亩蔬菜产业为其增收20余万元,加上50亩传统烤烟产业,纯收入达到了30余万元,从原来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了黄金村的致富带头人。

前两年高文国只种植了包菜一个品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今年高文国不仅种植了200亩包菜,还新试种了黄瓜、西红柿等多个蔬菜品种。今年,高文国的儿子也回到家里帮助他一起发展产业,这让他对种植蔬菜更有信心了。

高文国的高山蔬菜和烤烟不仅让自己脱贫致富,还为附近村民提供务工岗位,每年高文国为村民支付工资10余万元,带动12户20余人稳定增收,人均收入2000元。

全媒体记者 杨春燕

致富养殖政策有哪些内容_致富养殖业_养殖致富政策有哪些

高文国查看蔬菜长势。

养猪带动乡邻共同致富

周智勇,连湖镇桐木坪村2组村民,今年45岁。

2014年,周智勇一家因病、因学被纳入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凭着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的劲头,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养殖生猪,闯出一条符合他自身发展的脱贫致富道路。如今,周智勇实现了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蜕变。

2014年,周智勇一家因病因学致贫,他向村委递交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按照贫困户精准识别和纳入程序及相关要求,周智勇符合建档立卡条件,但是纳入贫困户后,周智勇没有半点欣喜和安心,反而每天心事重重。

自己应该发展什么产业,又该如何争取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周智勇时刻都在琢磨,经向村、镇、县等相关部门多方咨询,加上自己的养猪经历,周智勇随即决定发展生猪养殖产业。

脱贫致富,关键还是靠自己。在争取到5万多元的金融扶贫贷款后,周智勇将原来的旧猪圈彻底拆除,盖起了新猪舍。

“今天的收获,主要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有了这么多好政策,我们更加有干劲,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周智勇的话语里,无不传递着养猪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靠着售卖膘猪和小猪仔,不但脱了贫还走上了富裕路。如今,周智勇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楷模,村里的贫困户纷纷向他学习,加入到了养猪这个队伍中来。

为了帮助其他贫困户早日脱贫,迈向致富之路,周智勇时常到村子里其他贫困户家里,“手把手”指导养猪技术。如果村里有谁家猪生病了,只要一个电话,他会立即赶过去帮忙。

如今,周智勇夫妇俩是桐木坪村养殖生猪勤劳致富的典范,在他们规模养殖的带动下,全乡5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已经有了10多户,桐木坪村生猪产业正逐步走向规模化。

“是党和政府帮助我富起来的,感谢党的好政策。我要利用现有的养殖技术帮助更多的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周智勇说。

全媒体记者 任 会

养殖致富政策有哪些_致富养殖政策有哪些内容_致富养殖业

周智勇清洗猪圈。

用臂膀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没有双手,他坚信依靠双臂依然可以摆脱贫困;命运无情,他却用坚强诠释出大山深处的自强不息。他叫宿祖兵,三义乡龙合村人。

10年前外出打工时,宿祖兵因意外事故导致双手前臂截断,让本就十分贫困的家庭更加困难,妻子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和体弱多病的父母。

2017年宿祖兵被评为贫困户,但宿祖兵却不愿意成为贫困户,他用自己残存的双臂向贫困发起了挑战。“虽然没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臂,一样可以让家人靠在温暖的臂弯里。”借脱贫攻坚的东风以及驻乡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宿祖兵决定办理金融扶贫贷款,流转村民闲置的土地种植烤烟60余亩。因为没了手,要比正常人付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他经常都是起得比其他人早、睡得比别人晚,但是烤烟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希望。

2018年,在人们还未从他种烟举动中缓过神来时,他再次一鸣惊人,自建了牛圈,养了30多头牛。终于,苦尽甘来,2018年他净收入超5万元,顺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成了村里脱贫致富典范。

2019年,他继续种植60亩烤烟,将肉牛规模扩大到61头。年终烤烟收入17万元,卖了18头肉牛收入32万元,他为自己、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

同时,他还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连续三年都有十几个村民受雇帮助种收烤烟,每年收入数千元。2019年贫困户徐兴平更是在他带动下也养殖肉牛6头,净赚3万多元。

宿祖兵,虽然身带残疾,但凭借坚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臂,摆脱了贫困,踏上了致富的大道。受他的感染,周边的贫困户也纷纷鼓足干劲发展产业,形成了你追我赶、共同致富的良好氛围。

全媒体记者 陈 淋

养殖致富政策有哪些_致富养殖政策有哪些内容_致富养殖业

宿祖兵喂食肉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