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梅刚)2月19日,初春的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冬日暖阳,在红庆河镇巴音布拉格村鸽舍内,一排排整齐的鸽笼映入记者眼帘,白色、灰色、棕色的鸽子争先恐后地啄食槽里的鸽粮,上万只鸽子“咕咕”地叫个不停。

34岁的杨超君,皮肤黝黑、不善言谈,和同龄人相比有点“土”。作为巴音布拉格村村支书及“布拉鸽”创始人,杨超君忙着给鸽子喂食、打扫鸽笼、照看幼鸽。

2年前,大学毕业进入神华公司工作,年薪13万元的杨超君通过“三支一扶”考回家乡,在布拉格村担任村支书。然而,在村民眼中,年轻人办不了实事,镀个金就走了。在一片质疑声中,杨超君跑关系拉项目,将全村到户到田全部上了三相电,2600多亩耕地安装了滴灌,新井配套21眼,全镇第一个完成农耕地合同签订并出证的村子。正是这一件件实事,拉近了村民的心。

杨超君学的是农牧专业,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综合分析了村里劳动力结构和发展运行成本及调研肉鸽养殖效益后,结合村内实际,2018年5月,他自掏腰包11万元,投资成立了“布拉鸽”养殖场,当年养殖幼鸽200只,后续引进种鸽200对,实现鸽源自给化。

“当时觉得养鸽并不难,买一些玉米、豌豆等原粮直接喂给鸽子,但不太懂得为鸽子保暖、防疫。”当年冬天,很多幼鸽因室温低死去。

之后,杨超君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养鸽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扫屋子,照看幼鸽,做一些基本的防疫工作。凭借勤劳的双手,在经历无数困难后,终于掌握了养鸽技术,并渐渐有了一些收益,打开了一扇致富之门。从2018年饲养600只鸽子开始,发展到现在养鸽1万余羽、年纯收益30多万元。“鸽子大多在呼包鄂地区销售,非常抢手。”杨超君说,一只鸽子售价35元左右,每枚蛋价格是5元,直接销售给了医院,收益相当可观。

去年9月,杨超君将“布拉鸽”进行了品牌注册,项目也开始扩大规模,480平方米的现代化鸽舍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已接到5笔订单,可实现3万只销售,村集体经济从零破万。

“布拉鸽”项目收益了,杨超君将其交由村集体经济名下,并将部分收入分配给7户贫困户作为生活补助。扩建后,养鸽项目将提供更多工作岗位。杨超君计划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鸽,整合土地集中种植饲料,村民们可入股分红,也可拿股金办托养,把致富之门开得更大。

为了巴音布拉格村的产业发展,杨超君注册成立了宏牛商贸公司,以劳务公司发展为主,小型养殖业为礼,扫帚加工及系列特色产品为杠杆撬动芨芨草种植,最终实现渔米共存,宜游宜居的“大布拉”格局。

“拳拳赤子之心,浓浓公仆情怀。”这句话是杨超君的真实写照。作为党员,他始终心怀百姓,践行职责使命,带领全村完成一个又一个发展任务,鸽场、劳务公司、宴会厅等村集体经济净盈利50多万元,积极用于发展公益事业,全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为国贫户、新参军军属、老党员等发放补助金数万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老党员们纷纷表示,在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下,在杨超君的带领下,巴音布拉格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将会更美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