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在云梦县城关镇建新社区下丁子口湾一座蘑菇大棚里,51岁的杨桂芳正麻利地给菇基注水,为10多名工人做示范。

1987年,杨桂芳嫁给下丁子口湾的吴桃清,两人侍弄3亩水稻田,一年到头赚不到几个钱。不甘心贫困的她想到了建大棚种植蘑菇。

家里没有积蓄,她说服丈夫及父母帮助筹措资金,自己还利用农闲时间去工地打零工。 1993年,她建起了第一个大棚,种上了第一批蘑菇。

蘑菇需要水,但蘑菇又怕水,因为水多了又会伤害菌丝,造成蘑菇减产。由于水量没掌握好,杨桂芳前两批蘑菇出现二次发酵不彻底、“烧菌”等问题,投入打了水漂。杨桂芳没有气馁,她和丈夫参加各种技术培训,每天泡在菇棚里进行试验,熟练掌握蘑菇生产的技术要领。

温度、湿度掌控好了,可以四季出菇,极大地保证了产量。“技术成熟后,我自己生产菌棒。这样一方面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保证蘑菇质量、产量。”杨桂芳介绍说。

2012年开始,杨桂芳陆续流转5亩田地,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大棚,年产蘑菇45万斤,利润40多万元。用工高峰时,可安排30余人就业,带动每人年均增收近万元。

过硬的种植技能让杨桂芳名声在外,一家大型种植厂以年薪20万元为条件,想聘请她做技术指导,却被她婉拒了。“基地里聘用的都是湾里和周边村的妇女,年龄大的有55岁,没有一技之长,带领她们一起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杨桂芳说。

近几年,在杨桂芳带动下,下丁子口湾发展蘑菇种植户4家。“下一步,将扩大菌类种植辐射圈,发展木耳、香菇立体种植,带动村里经济发展。”杨桂芳信心满满地说。(通讯员张艳霞 特约记者易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