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倒计时
672DAYS
2019.02.28
方生贵是定边县林业工作站的一名技术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选派至张崾先镇史闫涧村任第一书记。史闫涧村地处白于山区,是县域最南边的一个村庄,生活环境艰苦、生产增收渠道单一,群众生活贫困。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走进村庄后,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光秃秃的大山和弯曲狭窄的山路。
初次走访各家各户,想要实实在在的了解村民增产增收的愿望。但不管去到谁家,不管问谁,都体验不到村民积极向上的热情,迎面而来没有欢迎,没有笑脸。
看到这一幕后,方生贵的内心波澜,愁云布满脸庞,怎么样才能使得这一方水土养活了的这一方人,怎么样才能让这里的村民重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是摆在面前的一道坎。得迈过去,得迈的稳。在经过多次走访以及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集体商量脱贫措施,反复讨论,方生贵初步起草了一个脱贫方案,即荒山造灌木林,坡耕地退耕还林,种经济林,最好的耕地留着种庄稼。但是社员们却纷纷提出:“种树谁买树?种什么树?种树有什么好处?谁来种树?”等等一系列问题。毕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村落,村民一听到在自己地上植树造林,等林长起来才会给补贴钱,他们就犹豫了,村里上上下下很多都不愿意,担心不但林长不起来,而且耕地也撂荒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岂不是亏大了,甚至很多人担心林子长起来以后国家给补那么几年,以后怎么办?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实施这项脱贫方案是目前最切合实际也最具有实际效果的,但大部分村民的不予理解又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阻碍。为确保脱贫方案实施,方生贵再次挨家挨户宣讲政策,为村民分析利益得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林大叔的家里,也是最不愿意且最有影响力的一家中,总算做通了工作。
方生贵说,那天走访林家时,碰巧赶上家里在吃晚饭,林大叔很热情的准备了碗筷邀请一起用餐。但是看到饭桌上没有多少油水的腌菜以及掺着很少白米的黄米饭。强烈的责任感告诉他必须尽快带领大家走出困境,一定要做通林大叔的工作。吃过晚饭,林大叔敞开心扉,说出了这次为什么不支持此次计划的原因。从心里来讲他们对于这次植树造林很支持,但是说到在自家地里种树他们就犹豫了。地本来就少,如果种了树,家里总共5口人,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全家就靠这点地每年维持生活,地里产的粮食卖的钱都给孩子上学,不敢把最后一点生存下去的活命地做了投入。方生贵在弄清楚缘由以后,请他们留用一部分地种经济林,经济林没收入之前会申请上级给补助,保障家庭开支生活。然后将脱贫实施方案和林地补偿申请书递交上级领导审阅。领导看过申请后,表示实施方案可行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投资160余万,实施退耕还林项目。至此全村人的工作终于做通。
退耕还林种植山桃,首先可以享受到退耕还林补助款每亩1500元,分五年补助完,贫困人均补贴受益9000元。在5年后,山桃核初量效益每亩100-200斤(每亩种植167株,每株产量1-2斤),按2017年市场价每斤3元,亩产收入是300-600元。8-20年可达到盛果期,预计亩产300-500斤,收入为1000-1500元每亩,可持续发展,为广大村民增加收入。按照初步制定的协议,即:贫困户6亩、非贫困户3亩的指标,动员68户274人进行种植共计1069亩,分步推进投资160余万元。选择种植树种确定为经济林树种山桃。
山桃,别名花桃,又名落叶小乔木,原野生于各大山区及半山区,喜光、耐寒、耐干旱,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荒山荒坡均可生长,所以很适合在白于山区种植。山桃是果类嫁接的主要砧木,其让要价值体现在:可供观赏、种类繁多、花色鲜艳、果核可做玩具或念珠;药用价值:种子、根、茎、皮、叶、树胶均可药用。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逐年上涨。荒山种一些生命力顽强的柠条、杏树,并且只要来种树的人,每天都有工资,再根据自家不同情况种植经济林,不管用什么经济树苗,一律由政府提供,只要长出来,前几年不能收入的情况下每年政府给补助,等到长大有收入的时候,老百姓可以通过经济林本身来增加自己的收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才消除了大家的顾虑。
种林期间,每家每户,不管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只要能种,一律平等对待,而且给予种树工资补助。经过一个多月努力,终于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将所有树木全部种植。
种植山桃不但可以给村民经济上带来效益,也很好的改善了本村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可以说即是生态扶贫项目也是产业扶贫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史闫涧村将会出现“万亩花海”“举山丰收”的壮观景象!
解决种树问题后,方生贵又想到通过带领老百姓养羊致富。他再次走村入户,与贫困户每位家庭成员座谈,尤其是与当家人座谈,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每家贫困户的各方面情况,对有条件、有意愿养殖的农户进行个户小型养殖。
在确定脱贫方案以及农户养羊意愿后,方生贵积极协调包扶部门林业局,筹集资金18.9万元,从筹集资金中拿出12万元,由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群众代表在内蒙集中选购白绒山羊230只,贫困户每户分配12只,非贫困户7只,每户有一只公羊。涉及受益群众26户142人,其中贫困户14户69人,非贫困户12户73人。
养羊业的收入多是直接的、可变的收入有:出栏羊数(包括种羊数)、羊肉产量、羊毛收入、羊绒收入、羊皮收入、羊粪收入等。譬如用一户贫困户的羊子数量来分析:有11只母羊,1只公羊。一只母羊一年产崽1只,11只母羊基本可以产11只羊崽,一只羊崽200元,可以为农户带来2200元的收入;一只羊一年可以产出2斤羊绒,1斤羊绒150元,可以为农户带来至少3000元的收入;这样算来贫困户养羊一年至少可以为农户带来收益5000余元,达到了脱贫致富的标准。
为了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方生贵邀请畜牧局的养殖专家对农户进行定期培训,免费到农户家中为羊子进行驱虫,农户也可以到畜牧局免费领取疫苗和兽药。
树种了,羊养了,但是路不通就阻止了致富的通道。史闫涧村的路又窄又烂,崎岖不平,而且都是土路,对村子的发展影响极其大,方生贵决定解决史闫涧的修路问题。通过向领导请示,向有关部门申请,费尽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问上级要了一点项目工程,新建同村水泥路11公里,为村民出行、经济作物运输等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史闫涧村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高速路。随后又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了村民修水窖,建羊圈、猪圈等等困难。
如今的史闫涧村,水泥路通各家,吃水也都解决了,山上种上了树木,耕地种上了庄稼,干群关系融洽,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足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