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的种植技术_黄精的种植技术_黄精的种植技术

摘要:阐述了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的必要性,介绍了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技术,分析了林下仿野生栽培黄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黄精;野生栽培;技术研究

黄精与灵芝同为药材且具有滋阴补阳、益气补脾的功效,古人也称之为黄芝。自 2016 年始,各地陆续开展了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而不少科研机构也通过与农户合作的方式开展了不同环境下黄精的种植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黄精的种植技术_黄精的种植技术_黄精的种植技术

1 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保证黄精品质

由于中药材大田种植难免遭受环境污染而导致品质下降,这无疑将加大药材与药品市场的供需矛盾。

且随着全球对中药材需求的不断扩增,农药的施用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使得药材药效越来越差。而仿野生环境种植中药材不仅解决了农药残留的问题,且药效也能与野生药材相媲美。

1.2有利于保障国人健康

当前,野生中药材资源匮乏的现象已然十分严重,但国人对健康的需求却在日益加大。据常年在野生黄精产地采挖黄精的药农表示,约 4 年前,在野生黄精生长地可采挖的黄精总量能够达到 1 人500 kg 的程度;

到了 2019 年,可挖黄精总量陡然缩减至 200 kg。此外,据相关报道显示,如今的大别山至黄山区域,黄精无论是产区或是资源总量均呈现出了连年萎缩的态势。产量的锐减也进一步彰显了仿野生环境栽培黄精的重要性。

1.3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

基于当前的林业政策,林业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以下困境:

一是采伐限额政策的施行使得人均摊蓄积大幅减少。如黟县全县拥有人口65 785 人,而其 3 年的平均年采伐限额为 8 万 m3,这使得人均摊蓄积仅有 1.2 m3,蓄积面的缩水使得人均收入也大幅降低,打击了林农的林业采伐积极性。

二是基于商品林与公益林本身有着极为严格的采伐制度,进一步缩减了林农可申请采伐的林木数量。如安徽省关于商品林与公益林的采伐分别出台了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安徽省重点公益林采伐管理办法》 2 项严格规定。

其中,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明确规定商品林的采伐强度不得超过林木蓄积的 25%且采伐间隔必须大于龄级期;《安徽省重点公益林采伐管理办法》 中则指出公益林的采伐必须保证密度大于 0.8,且采伐的强度不得超过林木蓄积的 15%。此外,采伐公益林还需确保林分郁闭度在 0.6 以上,而采伐间隔则不得低于林材成熟龄 1个龄级。由此可见,双边政策均对林木采伐的数量加以了限制。

三是毛竹近年来的价格始终在低位保持,但劳动力成本却呈现出了持续走高的态势,这不仅让毛竹成为了鸡肋产业,也进一步减少了林农的林业收入,致使林农的林业种植积极性深受打击,继而也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精的种植技术_黄精的种植技术_黄精的种植技术

2 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技术

2.1选择适宜的栽培林地

为保证仿野生环境黄精的栽培质量,首先要对栽培林地的各方条件展开审慎调查。基于黄精的生长特性,关于土壤的选择应以具有良好通透性的沙壤或黄红壤为最佳。而具体的种植地则应尽量选择坡度在 12°~32°之间的阴坡或半阴坡。

同时,为避免受残留农药以及病虫害的影响,仿野生环境的黄精栽培还应尽量避开中幼林地以及选择施用化学除草与化学病虫害防治的林地。

至于光照方面,相关研究表明,若是在杉树林地栽培黄精,则必须保持大于 0.6 的郁闭度,这是因为小于 0.6 的郁闭度会导致林内光照不足,以致延缓黄精的生长,继而使得其重量、高度、多糖含量均明显减少。

若种植地为毛竹林地,则郁闭度亦不得低于 0.5,至于阔叶林林地,则郁闭度需保持在 0.6 左右。这便要求如枫树一类的阔叶类树木需保持每 3 行隔 1 行的方式种植,而黄精则种植在其空出之地,这样便能保持最佳的郁闭度并保证黄精的良好生长。

2.2 整地

黄精种植地的整地工作通常在秋季进行,期间除了必要的除草工作外,至少需要深翻土壤 15~25cm。

此外,对于不同类型林地的做畦亦要有所差异,如基于杉木、枫香人工林的做畦便需选取行间空地;而竹林畦则需沿高线开沟。开沟后要分别预留排水与作业的通道,将内中的石块挖出。

2.3种茎处理

关于黄精的种茎处理,通常是选用 1~2 年生无病虫且有顶芽的健康根状茎,在秋季时将其挖出再摘选先端的幼嫩部分,将其截为大约 3~4 节芽段的小节,用草木灰处理好晾干的伤口后便可进行栽种。

黄精并不局限于某一单一的繁殖方式,而是有种子、根茎、种苗等多种繁殖类型。而基于种子繁殖需经历较长的周期,故最普遍的种植方法通常会选用根茎或种苗繁殖。

其中,根茎繁殖的黄精需选取健康、无病虫害且颜色润黄的顶芽根茎,而针对顶芽的处理需将按 2 节 1 段的规律截取,栽种前需进行收浆或利用 800 倍的多菌灵溶液处理伤口后方可进行种植,而种苗繁殖所选种苗需要经历 2 年以上的生长期,而关于黄精种苗的采挖,为避免采挖过程损伤芽孢,故需在移栽前首先对伤口及断面进行消毒处理。

同时,首批栽种的种苗应在田间培育一段时间,待长出新芽后再选取其中的健康种苗进行移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黄精苗的移栽成活率。

2.4 适期栽种

不同地区的栽种时期可能会存在些许差异,如皖南地区最佳的栽种时期便主要集中在 3 月上旬与10 月下旬。

期间需对栽种的行距、株距、密度加以严格控制,分别以 60 cm、55 cm、30 000 株 /hm2 为最佳,具体的栽种需深挖 3~6 cm 的小穴并保持芽眼朝上,再以 2~5 cm 厚度的土壤覆盖,期间仅需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2.5栽后管理

黄精的栽后管理主要包括:

①除草。除草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根茎吸收营养物质,而为避免影响到黄精的生长质量,需禁止除草剂的使用。每年至少需要开展 2 次以上的除草。第 1 次的除草应是在 4月—6 月间进行,第 2 次则在 9 月—10 月。而劈倒后的杂草可将之平铺于地面来降低来年的杂草量。

②引水。黄精的生长过程需保持土壤湿润,但过于湿润也将对黄精生长产生影响,故在干旱时节需进行引水浇灌,而若遭遇暴雨则需培土起沟,确保土壤的湿润度在适当的范围,从而防止根茎倒伏、折断的情况发生。

③合理控制郁闭度。随着林地的不

断生长,郁闭度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故需在郁闭度超过 0.7 时适当采伐林木,而采伐亦需根据林地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采伐对象,如竹林地的采伐便应尽量留下新竹,而重点采伐对象则为枯萎的树枝。

④整地施基肥。针对黄精的林下仿野生栽培,除了要重点控制林间的郁闭度外,基肥施加亦需合理选择。

常用的黄精基肥主要有过磷酸钙与硫酸钾。其中,过磷酸钙施用量应保持在 1 500 kg/hm2,而硫酸钾的施用量需保持在 750 kg/hm2。而若期间施用了草木灰,硫酸钾的用量则需相应减少。同样,排水沟的挖掘亦当同步进行,确保排水及时。

2.6病虫害防治

黄精的病虫害防治要综合采取生物及物理防治的方式,禁止施用化学药剂。通过观察黄精叶斑可知晓黄精的生长状态,一旦叶斑出现病症,除了要将病株及时清除外,还应对病株予以集中焚毁。面对病虫害,不同的病虫害类型也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如针对地老虎与蛴螬,可将酒、糖、醋、水按 1∶1∶4∶16 的比例配置糖醋液,将之于广口容器中放置,仅在晚上将容器口露出,便可达到诱杀地老虎成虫的目的。当然,虫体亦当及时清除。而关于蛴螬的捕杀,可在黄精根部按 22.5~30 kg/hm2 的用量施用专用型的白僵菌。

鼻涕虫的防治可采取的方式:一是基于鼻涕虫怕光怕热的特性,首先用塑料薄膜覆盖鼻涕虫的隐藏区域迫使鼻涕虫爬出,再以强光照射的方式将其杀死;二是鼻涕虫在遭遇草木灰或生石灰后,会排出大量水分,最终因脱水而死亡;三是用盐、白糖、生姜等物质灭杀鼻涕虫。

2.7采收

黄精通常是在块茎种植后的第 3 年开始采挖,采挖的最佳时期为秋季地面部分尚未完全脱落之时。采挖黄精应优先选择茎秆粗壮的黄精,先将其地上茎秆割去再去除块茎上附着的泥土,切忌过于用力导致块茎断裂,从而影响到黄精品级。

当然,具体的采挖量亦要结合黄精整体的生长态势而定。当 1级块茎占 1/3 的时,可采挖的数量应不超过初植的70%。

而当绝大多数为 3 级块茎时,可采挖的数量应不超过初植的 50%,待来年再度挖掘将可提升黄精品级并由此获取更高的利润。最后,采收黄精后还需确保剩余黄精的密度稳定,而若块茎较少且过于集中,则需重新栽植保证栽种均匀。

黄精的种植技术_黄精的种植技术_黄精的种植技术

3 林下仿野生栽培黄精的经济效益分析

黄精最佳的初植密度能够达到 3 万株 /hm2,其中所需投入的块茎约为 750 kg,以 20 元 /kg 的市场价计算,每 1 hm2 的栽培成本应是在 15 000 元左右。当然,以上仅为块茎方面的投入,余下还包含了用工、采挖等成本。

其中,用工主要包含了砍灌、除草、栽种,共计需要 15~45 个用工,按用工市场价150 元 / 工日计算,一年需投入的用工成本在 6 750元 /hm2。而黄精的栽培至少要经历 3 年的抚育,故最终的用工投入应是在 21 500 元左右,即黄精栽种的成本投入。其经济效益则会根据种植环境的不同而有些许差异。

单产最高的当属枫香林地,每 1 hm2可采挖的黄精量大约在 15 000 株左右,每 1 株的黄精产量通常在 140~250 kg 之间。竹林的黄精产量则略低于枫香林地,其单产通常在 2 850 kg/hm2。

杉木林的黄精产量则更低。按 2019 年的市场价 16元 /kg 计算,枫香林地的每 1 hm2 产值约为 45600元,扣除成本可获得的纯收入大约在 1 万元左右。黄精种植的另一大优势在于新块茎能够持续栽种并无需再购买幼苗,以此持续则后期的黄精收入还会有所上涨,预计最高可达 3 万元 /hm2。

黄精的种植技术_黄精的种植技术_黄精的种植技术

4结束语

仿野生环境下的黄精栽培不仅不会占用农地,而且所获黄精质量也能与野生黄精相媲美。仿野生环境的黄精种植除了在培育初期需要额外精力进行照顾外,后期便能自然繁殖,不仅将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也提高了种植收入,这无疑是维系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为切实改善黄精市场的供需矛盾,各地均应大力推行仿野生的黄精培育,在保障黄精的药用价值同时实现对全域林地资源的合理运用,继而在提升中草药生产及林下经济的同时维护我国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南红亮.林下黄精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2,40(03):94-96.

[2] 李伟,尹长军,陈香艳,等.沂蒙山区黄精林下种植高效栽培管理技术[J].新农业,2021(21):49-50.

[3] 钱少东.集安市黄精的使用价值及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09):32-3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