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冀州区码头李镇南顾城村是传统农业村,以前村民依靠传统种植方式种植作物,收入少,生活质量差。为改变这一现状,南顾城村老支书刘英民决定发展大棚种植,带领乡亲们蹚出致富新路。《乡村振兴看河北》特别策划“走进百村看发展”:“老支书”致富带头走新路。

南顾城村位于衡水冀州区西部,过去一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这种方式结构单一,生产规模较小且受自然天气影响大,村民收入少,生活质量差。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南顾城村老支书刘英民决定带头发展大棚种植。万事开头难,刘英民创业初期遭遇了重重困难,资金不足、种植技术缺乏、蔬菜病虫害严重等等,甚至风雪灾害几度导致大棚损毁。刘英民说:“咱和东罗口村一起建的棚 ,咱一看人家种上了,到人家棚里一看,人家的菜秧这么高,缓过秧了,咱这棚里还是水,心里把你急的。”

大型机械,因为土地泥泞无法进入工地,就用手动机器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干,和工人村民一起支架子、覆膜、铺被子……因为过度操劳,刘英民突发心脏病,他担心延误工期,瞒着家人忍着病痛,坚持将大棚建设完毕,才去住院。刘英民:“茄子秧还没来呢,心脏病犯了,晚上疼醒四回,你都不敢去看病,因为啥,我感觉到我要一住院去,我这棚也没人给

尽管如此,刘英民依旧没有放弃,大棚倒了就重新盖起来,塑料膜被雨水压坏就重新铺,不懂技术就在网上查阅相关种植资料,请教有经验的种植能手,努力提高自己的种植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他建成温室大棚12个共18亩总投资200万左右,亩产18000斤,并与北京新发地签署协议,蔬菜成熟后直接销售。

创业以来,共产出各类蔬菜百万余斤,创造就业岗位60余个,为村民与村集体带来收益几十万元,下一步刘英民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带动全村进行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力争把南顾城村,打造成冀州西部蔬菜种植基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