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学习通”校本培训。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培训即将结束,让我不得不感谢“学习通”。是学习通唤醒了我尘封多年的理想;是学习通激发起那久违的激情;也是学习通调动了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首先学习通的使用,可以提升教师素养。"学习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教师的教学常规由纸质文本变成了"网上教师常规系统"电子稿,教师由普通课堂创设进入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这一系列的变化,客观上迫使教师自我加压,重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通过教学示范带动其他教师的教学应用,探索教学方法和资源应用途径,为其他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

其次,"学习通"的使用,促使我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率提高。"学习通"的开通,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普及,而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大型视频投影器和电子交互白板的配备也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投影屏幕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得清所学内容;作业直接被展现,进行讲评,简单方便;图像被投放来欣赏,一目了然;视频被展播,直观形象。

一、“学习通”增强自身的技能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及时充实自己的知识;现在的课堂教学仅靠那点旧有的经验,是驾驭不了的。经过“学习通”,我的教育观念有了新的知识: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认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第三,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知识,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学者的合作探讨,秉承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的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浪潮。

二、“学习通”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

面对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我渐觉自身的能力不足,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疑难杂症”有些不知所措。“学习通”是一个崭新的平台,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学者紧密接触的通道。我可以随时聆听学者的讲座,领略学者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式,耳目一新,百听不厌,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他们的专题讲座、对话互动、案例分析和思考活动,使我明白:要把我们的教室设计为一个舞台,让每个学生都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我。

“影子实践”期间,我被安排在安阳市豆腐营小学做影子教师,每天观摩指导老师的示范课,自己上常态课,写体会,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活动中,我认真听取老师们的发言,也提出自己的理解。短暂的实践,让我领略到了一些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锻炼了精湛的教学技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是我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学习通”创建了自由交流、合作学习的空间

走进培训学习的教室,是学者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喜悦地收获了学者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学习通”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打破了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城乡地域的羁绊,使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培训学习时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同一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发表个性主张和建议,沟通实现了“一对多”、“面对面”、“层对层”的立体交流,在愉悦宽松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心灵的默契,每位老师都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进步。

“学习通”即将结束,我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