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是一个大二研究水稻栽培的农学本科生,对水稻也有一定的关注。
首先,沙漠水稻确实是在沙漠中种植的,但是是在大量的人工干预下的。这项技术主要是为了应对沙漠土壤保水保肥性差成为限制沙漠农业的主要因素而生的。
沙漠种植粮食作物是由以色列发展来的,由于政治因素,无法依靠粮食进口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指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买到保障人类生存的粮食和谷物)问题而不计成本大力发展农业,并取得该领域世界范围的领先。新疆的滴管种植就是由以色列传过来的!
我们再说沙漠水稻,大体思路一致,需要在沙土下预埋运水,运肥的管道为水稻提供养分,并设置回收通道,将过量的水回收,以免无意义的蒸发浪费水资源,沙漠滴水贵如油。
为什么沙漠农业已有很有规模的发展,袁老的沙漠水稻种植技术还能引起这样的关注呢?因为水稻是需水量大,喜温,且不耐低温的作物。在解决水肥问题的同时,也要解决沙漠夜间低温,土壤碱性大,和沙漠沙尘暴等强风对水稻的影响。这就对水稻本身的耐低温,耐耐盐碱性,抗倒伏特性有很大的要求,所以不是任何品种给他这样的环境都可以种植。
低温,盐碱和大风的限制因素,就需要通过水稻品种和覆土手段解决,而这些是没有人做过的,袁老做到了!
再说意义,技术上是一个大的突破,提高了水稻抗逆性(抵抗生长不利因素的能力)的上限,是杂交水稻潜力和技术成熟性的证明,扩大的水稻的可种植范围,提高了世界粮食产量的潜力,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一种保障手段!
至于产量,没看到过照片,我不好下结论,报道是最高亩产超500公斤,但是我不知道这个是在什么环境下测的。如果是隔离较多的十数个小地块加一起的的亩产量,会因为边际效应(每块地最外侧的几垄作物产量会比正常大,因为竞争小)的增大使测出的产量偏高,但是也不高特别多,平均400以上应该差不多!